摘要:目前,海天已建有广东省调味食品生物发酵先进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级研发平台。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很多调味品企业还停留在大酱园、大酱缸生产的年代,而海天,则已经是一家依托先进生物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现代化跨越式升级发展的传统调味食品制造企业。

近日,一则来自佛山制造业前线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制造业的冲击之下,一季度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仍实现营收58.84亿元,同比增长7.17%。

当前,佛山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海天正是佛山制造业企业追求科技创新的典型。目前,海天已建有广东省调味食品生物发酵先进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级研发平台。去年,海天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15%。

从一颗黄豆进厂到成品

看不到一滴外露的酱油

走进海天的车间,智能机器人系统一改以往依靠人工驾驶叉车进行拉货,如今一个智能机器人从下达指令到装载完成只需120秒。

在海天的立体仓库中,从进仓到出仓,不再依赖人力调度,由智能化数据平台同一协调,效率大幅提升。

从传统的酱缸酿晒,到现代化大规模生产,每一次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不仅是技术创新软实力增长的成果,还有赖于智能化设备硬件的升级。

海天味业副总裁黄文彪介绍,大规模的现代酱油生产技术在国际范围内可供参考的经验并不多。因此,海天必须针对生产一线的具体问题,不断地提出解决方案。这些研究在国内同行中几乎是空白。

在智能化生产领域,从2003年以来的10余年间,海天持续投入累计超过几十亿元的资金,进行生产制造设施的技术改造,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海天采用了国际专业的装备水准,拥有最高时速达48000瓶的全自动智能包装生产线10余条,集结机器人码垛、无压力输送、十万级全封闭洁净灌装、高精度检测设备全程监控等高科技配置。

目前,海天还拥有60万平方米酱油集约式立体化酿造罐与酱油天然晒制池集群,及最高时速达48000瓶的加工、包装生产线及智能仓储系统。

这样的智能化系统,打破了传统酿造产业高度依赖传统经验和人工操作的发展瓶颈,将自动化、智能化、大数据融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当中。

“现在在海天,从一颗黄豆进厂,到最后的酱油成品,整个生产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看不到一滴外露的酱油,真正实现了酱油产品的安全卫生和环保生产。”黄文彪说。

四大省级平台支撑创新

去年研发费用增长19.15%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很多调味品企业还停留在大酱园、大酱缸生产的年代,而海天,则已经是一家依托先进生物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现代化跨越式升级发展的传统调味食品制造企业。

黄文彪说,近年来,海天持续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对研发队伍进行升级;并加强了创新平台建设。目前,该企业已建有广东省调味食品生物发酵先进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调味食品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调味食品生物技术工程实验室等4个省级研发平台。

目前,海天拥有科研场所总面积超过6000 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4000万元,并拥有LC-MS、GC-MS、GC-O、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高端先进设备,为创新技术研发提供硬件支持。

在此基础上,海天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省市的重大、重点科技项目以及企业自主科技创新项目,并取得了近300项专利技术,并制定了国家标准4项,完成国际领先水平等技术成果数十项,以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海天产品提质升级,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表彰。

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成正比。去年,海天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为技术创新活动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15%。

提升工艺技术,匠心打造品质

传统企业要走创新之路不易,酱油酿造行业的技术创新难上加难。高品质的酱油离不开品种优良的酱油菌种,为了让优质黄豆得到更好的发酵,海天精心培育出了海天菌,为黄豆的制曲过程“保驾护航”。

黄文彪介绍,海天对酱油酿造过程中的各类菌种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不断提高菌种的活力和发酵力水平。

在天然酿晒的环境中,温度自然交替,阳光具有完整的光波,使菌种中的各种酶系更持久的发挥作用,能够彻底将黄豆、小麦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分解成人体容易吸收的氨基酸和糖分等。由此发酵出来的酱油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风味。

近年来,海天在菌种等核心领域的研发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新申请菌种及其相关发明专利10余项,授权专利《一种米曲霉及其应用》获得了广东专利金奖。

通过专利菌株等核心技术的成功研发,海天有效提高了酱油酿造技术水平,同时有利于促进行业更加关注菌种选育,为行业技术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王蓓蓓

受访者供图

【作者】 王蓓蓓

【来源】 城市方法论南方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