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当时惯例,西方传教士死后本应移葬澳门,但万历皇帝破例准许利玛窦葬于北京西郊的藤公栅栏,使其成为首位葬于北京的西方传教士。正是这些“欧洲方物”打开了利玛窦进入宫廷的大门,万历皇帝也因此对他赏识有加,允许其留居北京,深得信任。

看过去年那部著名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的人,一定对一本书叫做《万历十五年》的不陌生。这本书讲述的是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几件政治经济上的几件小事,但是却从侧面展现出了自明朝万历年间开始明朝即走向衰败的现实。这一切都要从当时的皇帝万历身上说起,万历一生与手下的大臣不和,甚至长期对峙,导致万历的为帝生涯过得苦闷而单调,几乎生活里就没有一个朋友。但是,奇妙的是万历却与一个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接触密切,甚至引为知己,这个人就是明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利玛窦。
利玛窦(1552年10月6日年-1610年5月11日),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1583年,他来到中国广东,十七年后,他终于进入北京朝贡。他获准在北京居住,并且创办了一座教堂。在此期间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翻译成中文带入中国。
万历二十八年,利玛窦带着庞迪我神父和准备好献给皇帝的礼物于1601年1月24日抵达北京。利玛窦一到北京,就着手整理礼物进献皇帝。进呈自鸣钟、圣经、《万国图志》、大西洋琴等礼单上开列的贡品共16件,万历皇帝对这些贡品兴趣十足,对那些宗教圣物,万历皇帝既觉新奇又感敬畏,他把十字架上的耶稣称为“活神仙”,并把圣母像送与母亲慈圣太后。对大小两架自鸣钟,万历皇帝最为喜爱,小的那架被他带在身边时常把玩;大的那架,被置于精美的阁楼之中,在宫内专司报时。由于自鸣钟构造复杂,需要时常维护,传教士们便被允许定期进宫对其进行检修。对利玛窦进奉的西洋琴,万历皇帝也备感好奇,他命利玛窦教太监演奏。利玛窦让助手庞迪我教授太监,他自己则仿照宗教赞歌的形式创作了8首乐曲,并填上简短的中文歌词,起名《西琴八曲》。每当悠扬的琴声在宫中回荡时,万历皇帝就会想起这位来自西洋的神父。
正是这些“欧洲方物”打开了利玛窦进入宫廷的大门,万历皇帝也因此对他赏识有加,允许其留居北京,深得信任。1601年,明神宗下诏允许利玛窦等人长居北京,作为欧洲使节被召命带进北京紫禁城。至此他将一直拥有朝廷的俸禄,直到临终。
1611年,利玛窦去世。万历皇帝赐物利玛窦安葬于平则门外二里沟的滕公栅栏。按照当时惯例,西方传教士死后本应移葬澳门,但万历皇帝破例准许利玛窦葬于北京西郊的藤公栅栏,使其成为首位葬于北京的西方传教士。就这样这位与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万历关系密切,友谊深厚远道而来的意大利传教士,长在中国也葬在了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