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多家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到三水区“中介超市”实体大厅,准备第二天的入驻事宜。 马永钊 摄

在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征程中,三水再迈大步。11月16日,从事测绘、资产评估、工程设计等业务的5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集体进驻佛山市三水区“中介超市”实体大厅,标志着三水正式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的“中介超市”服务模式。

从去年6月全面放开中介市场,到今年3月上线佛山首个网上“中介超市”,再到如今实体大厅首期投用,三水通过一次又一次加速改革,从政务服务效率的“跟跑者”向“领跑者”迅速转变。

当前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营商环境的比拼。而随着“中介超市”的高效运转,三水将有力破除行政审批的“中梗阻”,以更为优质的营商环境,推动“城市三水”向粤港澳大湾区舞台中央加速挺进。

●马永钊 张三红

主动探路▶▷ 跑出对标一流的加速度

首期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三水“中介超市”实体大厅,坐落在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隔壁。大厅主要分为中介服务综合窗口和中介服务区两个区域,其中综合窗口为入驻中介机构和委托方提供双向服务,负责中介服务咨询、信息传递、业务备案等工作;而中介服务区由中介机构选派业务人员进驻,按照审批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向委托方提供服务。

继2018年3月上线佛山首个“中介超市”信息管理平台后,三水“中介超市”实体大厅如今也迎来了5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的进驻。作为佛山“中介超市”改革试点,三水几乎是以“一步到位”的加速度建立起了“线上+线下”的全新中介服务模式。

改革的澎湃动力,源于对标一流的坚定决心。2017年2月,在三水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区委书记黄福洪指出,企业扎根三水,就是站到了中国最好的区域经济舞台上。

对于企业来说,“最好的舞台”意味着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此,三水在2017年5月召开的上半年重点项目投融资签约仪式上明确提出,要看齐一线城市,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更具特色、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为投资者在三水做大做强创造好条件。

三水对标一流深化改革的号角很快吹响,格外嘹亮。2017年6月20日上午,三水高规格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提出要完善机制、激活队伍、提升能力,在行政效能方面完成从“跟跑者”向“领跑者”的转变。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三水作出明确部署:加快建设全市首个“中介超市”。三水区区长胡学骏专门在会上强调,落实“中介超市”建设,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各负其责,积极配合解决涉及的人、财、物问题,合力为改革项目尽快落地提供最关键的软硬件支撑。

要走在前,必要改在先。随着新一轮改革大幕的拉开,三水在多方借鉴浙江金华以及我省惠州、中山等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建设“中介超市”。

重塑生态▶▷ 跑出顶层设计的加速度

在全国范围内,中介服务改革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长久以来,中介服务市场存在着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突出问题。

要整治中介市场、打破垄断壁垒、规范中介服务、杜绝“红顶中介”,三水就必须通过严密有力的顶层设计,改写中介服务的“游戏规则”,重塑整个中介服务体系的运作生态。

这注定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尽管困难重重,但三水仍坚定地以时不我待的加速度,挥动“中介超市”的利剑,斩向中介服务这一制约行政审批效率的“中梗阻”。

“‘中介超市’是三水政务改革对标一流、迈向领跑的一大突破,更是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展现担当的一次大会战。全区多个部门打破壁垒、排除万难,迅速推动这项改革在三水成功落地。”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做优顶层设计,推动各部门合力落实改革举措,三水区委副书记孔耀明多次深入改革一线,指导、协调各项改革事宜。“改革措施要出成效,关键不仅在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还在于各部门要加大落实力度。”孔耀明表示。

三水区委、区政府对于改革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推动,很快在全区上下形成了群策群力的改革氛围,为“中介超市”的快速推进扫清了障碍。

2017年6月,三水全面开放中介市场,部门不再设定“中介库”、中介服务与下属单位全面脱钩,斩断利益纽带。为着力打破地域垄断和行业垄断,三水还无时间限制面向全国中介机构开放进驻登记,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均可申请入驻“中介超市”。

与此同时,三水专门成立了中介服务管理中心,具体负责“中介超市”进驻登记、服务评价等日常管理工作,并按照“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原则,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对“中介服务超市”进行综合管理,形成全区步调统一、目标同向的工作合力,全面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

三水还完善配套制度,出台了《佛山市三水区中介超市管理暂行办法》、“中介超市”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工作细则等配套管理文件,明确中介服务信用评价等重要内容,保障“中介超市”规范化运行。

自我加码▶▷ 跑出抢先进位的加速度

今年3月2日上午,三水区线上“中介超市”信息管理平台正式上线,第一宗中介服务公开投标过程在一方计算机屏幕上顺利完成。而在小小一块屏幕的背后,却暗藏着三水“中介超市”改革的玄机。

在“中介超市”改革的探索中,三水并不满足于单纯借鉴先行者的经验与模式,更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加码,抢先进位,勇于在服务形式、服务覆盖面、中介服务和审批流程对接等方面出新招,出实招。

“我们为‘中介超市’设定了多种形式的选取服务。委托方可通过随机抽取、网上竞价、网上竞价+评价优先等多种方式选取中介机构,选取完全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排除人为干扰因素。”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三水“中介超市”和惠州、中山等地最大的不同,则在于服务范围的全覆盖。除了区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三水社会各界企业、群众均可通过“中介超市”公开选取中介服务,共享改革成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行政效率,三水还首创中介服务结果物直接流转至部门的机制,即部门可以直接调用结果,免去办事人亲自领取提交的环节,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所有业务根据委托方设定的要求,自动向中介超市数据库内符合要求的业务授权代理人手机、专属账户推送信息,让中介机构及时知晓公告信息、无缝对接开展中介业务。

“审批部门如需中介服务结果物可直接从数据库中抓取,实现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全程‘数据跑’。”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介超市”就是将商业模式嵌入政务模式,让办事的企业和群众享受最优的服务。

提质增效▶▷ 跑出行政审批的加速度

三水网上“中介超市”自今年3月正式上线运行以来,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和运作,已初步达到了工作提质、效率提高、管理提升的改革目标。

“对比此前部门自行设立的‘中介库’,目前三水的中介机构数量大幅增长,同时服务方式也更加透明、高效,每宗业务从公告发布到选取平均不超过3个工作日,现场随机抽取不到1分钟即可完成。”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本低,效率高,节省资源。”佛山市三水区正创土地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兰山认为,“中介超市”把过去的“中介找项目”模式转变为“项目找中介”,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公平、公开、充分的竞争机制,提升了整个中介服务市场的规范性和服务效能。

而随着“线上+线下”中介服务体系的成形,三水的中介服务将进一步提质增效。“实体大厅在引入中介机构时尽量保证服务类型的多样性,以满足企业与群众的实际需求。”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阶段,三水“中介超市”改革将继续向“深水区”挺进。据了解,三水正在着手对多项中介服务的流程进行调研,计划出台对中介服务时限、价格的指导性意见,从而进一步规范中介市场,提升中介服务质量与效率,让“中介超市”改革真正成为三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挺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舞台的重要载体。

■延伸

多管齐下抢占营商环境“高地”

自2017年6月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以来,三水区在工程并联审批、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等多个改革领域主动对标一流,掀起了一场行动迅速、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定制式”审批

打造企业投资建设“高速公路”

2017年以来,三水区作为佛山市企业投资建设改革工程报建并联预审试点,以企业取得不动产权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后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之间的工程报建领域为突破口推进“并联审批”。

三水打破流程限制,突破阶段局限,将企业投资报建“项目审批”“初步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几个阶段的业务实行并联预审、并联审批。改革后,在并联预审阶段,项目报建涉及的规划、人防、消防等核心事项实行跨阶段并联预审;在并联审批阶段,报建单位可按项目类型申请“订单式”服务,跨阶段自助选择不同的并联方式以及需并联审批的事项,从而实现一处受理、多部门联办、审批提速。

为保障并联审批改革全面落实到位,三水的规划、消防等审批人员整体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并成立了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对投资立项、初步设计、施工许可、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全流程提供代办“一条龙”服务。

据悉,目前三水已建成全区一体化的“并联审批”信息平台,对于规划业务实现“不见面”全线上咨询辅导,并在佛山全市率先实现所有审批事项实行“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限时办结,结果互认”。今年8月三水再出台优化措施,大幅压减并联审批总用时,实现工业项目10个工作日、商住及其他项目15个工作日完成审批。

60分钟拿证

不动产登记创造“三级跳”

经历三轮提速之后,三水区的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也实现了“三级跳”。2017年下半年、2018年初,三水先后实施两轮不动产登记业务提速,事项办结时限大幅压缩。

今年9月,三水不动产登记再次提速,在全省率先试点不动产登记60分钟审批,同时对涉税不动产登记业务实行“一窗通办”模式,市民在区行政服务中心涉税不动产窗口只需“进一扇门”“取一次号”“交一套材料”就可同时办理不动产的缴税和登记业务。三水还组建了大塘镇、乐平镇、白坭镇不动产登记分中心,构建全城“通办通审”模式。

为提升便民化水平,三水为申请人免费提供不动产登记系统已有的测绘成果数据,建立只跑一趟的抵押登记“一站式服务”,通过将原本属于不动产登记的前置审批条件事项整合到最后的登记事项中,对联系密切的登记类事项进行合并,使群众可一次性提交两个事项的申办材料,入一次件排一次队,尽量让群众“少跑腿”。

据了解,目前全国不动产登记拿证的最快记录是杭州,可实现“60分钟领证”。而如今的三水,正在逐步实现比肩杭州的目标。

5分钟领执照

商事登记效率居全市之首

今年3月,三水作为全市试点率先推行商事登记“一门式”改革。相比原来的商事登记制度,该“一门式”改革主要着力点在打通部门壁垒、再造服务流程,依托商事主体“一门式”受理审批平台,让市民只需在一个窗口便可办理商事登记审批业务。

改革中,三水将区市监部门业务信息系统和区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受理系统的部门数据连接起来,建立起专门的商事主体“一门式”受理审批平台。三水还重点对流程进行再造优化,把企业开办登记所需的5个程序7个环节,精简为2个程序4个环节,只保留商事登记和开户2个程序,公安部门刻章许可和税务部门补采集信息程序和企业登记同步进行。

自三水商事登记“一门式”改革推行以来,办理企业全流程已经从19.9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目前,即时办结率为57%、当天办结率为95%,体现商事登记效率的两个指标,三水均居佛山五区之首。

内部流程再造

各部门主动推进“自我改革”

在三水一浪高过一浪的政务服务改革大潮中,有一批改革隐于幕后,但对于行政审批提速的作用却不容忽视,那就是财政部门、国土部门、规划部门、工商部门等主动推行的内部流程再造。

以三水区财政局为例,2017年以来,该局先后推行了“全面开放基建工程审核预算、结算、决算市场”和“一次性收件、全程E审核”这两项走在全省前列的改革措施,使基建工程审核项目质效稳步提升。

其中,前一项改革是基于三水全面放开中介市场的要求,区财政局专门构建的配套机制,包括事前以公开备案选聘制、优质服务承诺制为前提优中选优,事中以网上动态监管制、大额工程双审制为要求来实时管理,事后以多源绩效考核制、违约处罚退出制为手段实现优胜劣汰,充分确保中介市场放之有序。

后一项改革则引入“一网式”服务理念和互联网思维,区财政局邀请行业协会、区内相关部门、中介机构共同合作,依据制度、区情,按照标准化的方式制定“项目清单”,并要求项目建设部门根据“项目清单”一次性提供评审所需的相关资料,大幅减少以往补齐资料所耗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改革后,基建项目预算评审审批最快可在12个工作日办结,提速超过25%,操作流程实现全过程留痕,造价咨询审核的服务质量与实效得到显著提升,评审效率、透明度实现质的飞跃。

此外,三水区财政局还全面重塑了内部办文流程。据统计,2017年下半年,区财政局共办理呈批类文件939份,平均办文时限由原来的10.7天缩减为5.38天,提速接近50%。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