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斜方格纹硬陶罐、汉代原始青瓷双耳壶、五代青釉多角罍、唐代青釉褐彩双系罐……你能想象吗,这样一座藏品近百的“瓯窑古瓷馆”,竟坐落于一所只有216名学生的农村小学——温州市永嘉县罗东小学。这座“校内馆”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瓯窑文化的课堂,也是永嘉县致力于校园传承“楠溪文化”的一个缩影。

悠悠三百里,山水相依,初冬时节,记者跟随“教育环温行”采访团走进楠溪江畔的温州市永嘉县,探访当地扎根楠溪土壤,开出传统文化教育“七色花”的生动故事。

习“瓯之艺”,养“瓯之情”

农村孩子结缘瓯窑文化

“红领巾小导游”介绍永嘉白酒烧制技术

“蒸馏出的液体通过连接在锅上的皮管流出,便为农家白酒,具有无色澈明,芳香纯正,甘冽醇厚,后劲悠长等特点……”在永嘉县的“瓯窑小镇”,罗东小学的“红领巾小导游”全楠宁热情地带领大家走进永嘉酒文化研究所,介绍起了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嘉白酒烧制技术。

这座“瓯窑小镇”与罗东小学相距不过数百米,2016年,永嘉县政府将12个村连体打造成瓯窑特色小镇,形成了瓯窑青瓷工艺与中国茶文化、酒文化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链。罗东小学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教育契机,以瓯窑为切入点推进校园特色文化进程,不仅兴建了“瓯窑古瓷馆”,还开发了瓯窑历史、瓯窑陶艺、瓯绣、瓯画、红领巾小导游等一系列特色校本课程,让绵延千年的瓯窑文化在校园里绽放。

学生在陶艺课上学习拉胚。

“拉胚时最难的是控制重心,控制不好的话就要甩出来啦!”陶艺体验室内,401班的姚娟正端坐在拉胚机前,小心翼翼地挤压着转盘上旋转的泥料。每周三下午,是罗小学生学习这些特色课程的时间,指导他们的不仅有本校教师,更有一批大师级人物:陶艺课请来了从事陶艺十几年的美术师周建彪,瓯绣课由中国手工艺大师邹绳珠授课,瓯画课老师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关建保……“这些外聘老师都是义务授课,不收任何报酬,他们不仅给学生上课,也对学校老师进行培训。”校长麻泰勇告诉记者。

学习传统技艺之外,罗东小学还充分利用“瓯窑小镇”这一资源,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瓯窑历史课程。学生在课内学习瓯窑的起源、发展和成就,课外通过实地参观、采访名人等形式,进一步挖掘瓯窑文化。“瓯窑古瓷馆”中也为学生留出了展示区,将他们实践中有价值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一一展示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寻瓯窑文化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让学生成为瓯窑文化的宣传者”,基于这一理念,“红领巾小导游课”应运而生。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全楠宁等8位小导游已经正式上岗,她们用清脆动听的声音,引领着游客们了解源远流长的瓯窑文化。

诗韵曲调,翰墨飘香

做经典文化的小传人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公元422年秋,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出任永嘉郡太守,在任期间,他游遍永嘉的青山秀水,写下二十余首山水诗。如今,位于楠溪江上游的永嘉县巽宅镇中心小学里,涌现了一批善写诗的“小谢灵运”,他们就是学校诗联社团的成员。

学生表演诗联吟诵。

“小巧人心闯,花蕊瓣里藏。东风轻拂到,飘过几缕香。”“婀娜桥畔西,枝叶舞风低。既为春添色,又将身许泥。”……翻开诗联社团的学生诗作集,一首首描绘桃花、柳树的诗作灵气四溢,仿佛一下子让人置身于春日的楠溪江畔,沉醉在桃红柳绿的盎然春意中。

令人意外的是,该校诗联社团的指导老师章凯,竟是一位数学老师。“我虽然是数学老师,但一直热爱诗词,喜欢创作。”作为永嘉县诗词协会副会长,章凯在2015年9月组建了诗联社团,开始潜心研究诗联教学,不仅定期将学生的诗联作品汇编成册,还自己编写了《小学生绝句入门》等校本教材。学校对于诗联教学也极为重视,成立了“诗联进校园”诗教小组,在宣传橱窗内开辟专栏,展示学生创作的对联、绝句、格律诗等作品。2017年10月,学校被浙江省诗联学会评为“浙江省诗教先进单位”。

学生和民间艺人共同演绎永嘉“乱弹”。

“咚咚咚锵、咚咚咚锵……”热闹的声音在校园内响起,几位巽小学生和民间艺人合作,演绎了一首永嘉“乱弹”作品《巽宅新面貌》。作为永嘉“乱弹”这一省级非遗项目的教学传承基地,巽宅镇小专门从校外聘请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这门古老的剧种。

除了诗联教学和永嘉“乱弹”,书法教育也是巽宅镇小的一大特色。“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已经和我们结对六年了。”校长吕志仁告诉记者,“书法家们每学期都会来学校指导,既给孩子们上课,也给老师们做讲座,还赠送了很多书法作品供我们参考。”为提升书法教育质量,学校每周三下午都安排一节书法课,建起书法专用教室,老师则围绕书法教学开展校本研修。

老师指导学生练习书法。

融“文化因子”于课程

让童年在碧水莲山间幸福绽放

“诚诚”和“善善”与学生一起做校操。

“溪水碧青,莲山草木葱茏”,一走进永嘉县碧莲镇中心小学,两位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诚诚”和“善善”便热情地迎了上来。“他们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形象大使,在整个永嘉县也是首创。”校长胡月玲介绍道,“他们的形象,来源于楠溪江流域颇有特色的雪松和碧莲久负盛名的香柚,‘诚诚’和‘善善’这两个名字,则来自学校‘善待人、诚做事’的校训。”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碧莲镇中心小学共有1145名学生,其中80%以上为留守儿童,如何让这些孩子拥有更幸福的童年?学校选择以乡村学校少年宫来“破题”,先后开设了剪纸、陶艺、创意美术、活力篮球、课本剧表演等近30个社团,每位孩子都可以根据兴趣选择相应的社团,在周一到周四下午放学后活动一小时。即便到了寒暑假,部分社团依然会继续开放一段时间,让孩子在假期里也不寂寞。

创意美术社团的学生在缸面上作画。

五彩斑斓的树林、栩栩如生的动物、萌萌哒的动漫角色……来到少年宫活动室门前,只见一些未上釉的缸摆放在花坛边,学生三三两两地围坐其间,聚精会神地在缸上绘制着各种图案。“这是陶艺和创意美术的一项结合体——缸面绘画。”陈丽丽老师告诉记者,“每年11月,碧莲镇都会举办中小学生缸彩绘现场赛,孩子们现在正抓紧时间练习呢。”

缸面绘画,是碧莲镇小传承“楠溪文化”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过程中,碧莲镇小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各类社团课程中融入“文化因子”。趣陶社团以碧莲镇缸窑村的缸文化为背景,邀请缸窑村老艺人来为学生授课;创意美术社团除了缸面绘画,还将楠溪江畔的鹅卵石、树叶、马勺、纸伞、纸扇等作为学生的落笔对象;诗话楠溪社团以学校自主编写的校本教材《诗话楠溪》为课程,遴选出描写永嘉风光的诗词曲,让学生诵读并实地考察;南拳社团邀请到永嘉县医武文化研究会苏立雷会长前来教学,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充分感受武艺之魅力……

小楠溪南拳学习展示。

近年来,随着校网布局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提升等3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永嘉县的教育工作在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接下来,永嘉县将继续挖掘并“全息提取”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楠溪文化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进一步打响“学在永嘉”的教学品牌。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数媒中心记者 蔡寅霁

本期责任编辑:俞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