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怕有很多飞行经验,但是无人机这个领域对李浩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从零开始,对于48岁的他来说不可谓不困难。年纪大了,记忆力也会退化,对于初入这个领域的李浩来说,需要全面掌握各种专业知识,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他笑称自己是“笨鸟先飞”,别人学一遍的,他至少要学十遍,为了啃透这些知识,他把教科书都翻烂了,一打开都是他满满的笔记。

李浩,现任中国空军察打一体无人机飞行员。48岁之前的他,是一名可以驾驶六种机型,拥有三十多年驾龄的首席飞行员。成绩固然骄傲,但年龄的问题让他面临着限飞,不能再驾驶战机。而出于对战机一生的热爱,思索再三后,他在如此大的年纪后,再次作出不一般的选择,改驾无人机,这样不仅可以站在大地之上,又仿似飞翔蓝天之中。


11年的春节,李浩已经飞行了三十个年头,即将达到飞行的最高年限,这就意味着他或许要离开熟悉的机舱,离开这份虽然高风险但是他十分热爱的职业。他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可以退休、可以转业、可以去地方工作,但是他却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改装无人机。原因无他,只因为他李浩还想飞,飞行已然与他生命一般重要,他放不下属于他的一片天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打了报告,申请成为无人机的飞行员,他认为,无人机零伤亡成本低,定是未来大势所趋。他的判断显然是正确的,这恰好是军中改革的方向。


哪怕有很多飞行经验,但是无人机这个领域对李浩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从零开始,对于48岁的他来说不可谓不困难。无人机飞行,打破了他原来驾驶有人机的思维模式,从“一人一机”变成了“多人一机”。年纪大了,记忆力也会退化,对于初入这个领域的李浩来说,需要全面掌握各种专业知识,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他笑称自己是“笨鸟先飞”,别人学一遍的,他至少要学十遍,为了啃透这些知识,他把教科书都翻烂了,一打开都是他满满的笔记。夜里,孜孜不倦地看着书,为了提神,烟一根接一根的抽。他说,把问题搞懂了,就会感觉心里特别舒服。这样的毅力与刻苦,毫无疑问地让他成为了无人机首席飞行员。

成为无人机飞行员后,不到五年时间,经过了4次转隶,环境是一次比一次艰难。最后的一次转隶,住所竟然只有一床一桌一椅。某首长怕他想不通,特地打电话过去给他做思想工作。没成想,李浩果断干脆地说让他去哪儿就去哪儿,毫无怨言。对于李浩而言,这些不算什么,他不怕苦也不怕难,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就是部队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全身投入军中,必然会对家人有所亏欠。李浩的老母亲病危,他打电话说忙完了就去,殊不知竟成了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对话。妻子一直都盼望着他退休养老,但希望一次次落空,也没有抱怨,只是坚定地跟在他的身后,他护国,她顾家。身以许国难许卿,但她不后悔。在假期之余,李浩会陪着爱人散步,陪着女儿看《爸爸去哪儿》,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尽量地弥补他不在的日子对她们的亏欠。


忠诚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勇敢捍卫着祖国的碧海蓝天,牢记自己立下的铮铮誓言,一言一行都在实践中一寸一寸地体现出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用来形容李浩最恰当不过了。他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飞行事业。飞过了齐鲁大地,飞过了江南水乡,飞过了林海雪原,飞过了戈壁大漠...从勇敢懵懂的少年,到睿智沉稳的中年,对梦想的坚持为李浩身上撒下了耀眼的光芒,闪闪发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