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就在你偷懒的时候,那些比你更能吃苦的同龄人,却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梁启超说:“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的路上走。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

  时间道路千千万,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才是自己的路。

  告诉孩子,该努力的年纪千万别偷懒,永远不要选择“好走”的路。

  1

  不愿消磨温柔乡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大多成长在战乱时期。

  他们自幼跟随父亲四处流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孩子们小的时候,学校离梁家非常远。

  他们清早就要起床,带着干粮去上学。

  放学之后再赶回家中,此时天早已经黑了。

  可是不管多么辛苦,梁启超始终要求孩子们,绝对不能间断学习。

  等到孩子们长大走向社会,他依然教育他们,不要选择好走的路。

  长子梁思成学成归国后,接到清华大学和东北大学聘用邀请。

  梁思成写信回家征求父亲的意见,梁启超答复他:“清华园是‘温柔乡’,我颇不愿汝消磨于彼中,谅汝亦同此感想。”

  在常人眼里,清华大学盛名在外,又地处北京,实在比天寒地冻的东北大学舒服太多。

  可梁启超却担心,日子过得太舒服会“宴安鸩毒”。

  所谓“宴安鸩毒”,意思是贪图安逸享乐,如同嗜饮毒酒一样可怕。

  梁启超告诉孩子:“过几年吃苦生涯,方能树将来自立的基础。”

  梁思成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选择了条件艰苦的东北大学。

  在那里,他亲手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建筑系,成为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2

  不被看好也无妨

  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自幼身体病弱,不适合长期在野外工作。

  但他却成为了一名考古学家,白天骑车在工地到处巡视,晚间和同事探讨发掘中的新发现。

  野外考古的工作范围广达数万平方米,但似乎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梁思永的身影。

  那种忘我的精神支撑着他,使他完全忘记了病痛。

  梁思永选择考古专业,也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梁启超觉得,不能放任自己国家的宝贝被外人夺走。

  因此呼吁中国学者,应当建立自己国家的考古学科。

  在当时,考古是个不被看好的冷门专业。

  有父亲支持,梁思永义不容辞地选择了这条“难走的路”。

  1948年,梁思永与哥哥梁思成一道,获选为我国首届院士。

  父亲鼓励他们选择“难走的路”,终究被他们踏成了坦途。

  3

  告诉孩子别怕苦

  2020年2月15日,陕西商洛市镇安县青铜关镇阳山村。

  几名00后的学生,因为家里没有网络信号,跑到五公里外的山顶,搭起帐篷上网课。

  那几天,当地气温低至零下十度。

  孩子们冻得小手通红,依然一笔一划跟着老师记笔记。

  十天后,在这座海拔1800米,常年冰雪覆盖的山顶上,建起了4G基站,为求学孩童筑梦护航。

  告诉孩子,只要你肯努力、不怕苦,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山里的孩子找信号上网课,而我们的孩子,却在抱怨开学之后要补课。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学生陆续开学。

  为保障学生安全,部分高校允许学生“自愿返校”。

  网上,孩子们振臂高呼“不想开学”。

  可是孩子,就在你偷懒的时候,那些比你更能吃苦的同龄人,却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做父母的一时心软,孩子长大后一辈子为难。

  倘若在孩子本该学习的年纪,任由他们自我放纵。

  等到父母都老了,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为生计发愁。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是普通人。

  给不了你锦衣玉食,但会尽力给你最好的教育。

  宁可在你读书时逼你多吃苦,也不愿让你将来抱怨没有回头路。

  本文来源:儒风大家

  微信编辑: 顾舒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