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一环十横十纵”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正在推进实施,该项目要在主干道中间增加绿化隔离带,提升城市景观。而这将导致,又有一些BRT站台,难逃被拆的命运。
自2009年5月开通以来,郑州BRT既有开通十年累计20.88亿人次的大运量,也有线路变更、站台“建了拆、拆了建”的瞎折腾,而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进程的加快,面对地铁和城市道路改造的双重冲击,郑州BRT将何去何从呢?
一、规模与运量,全国领先
2009年5月28日,郑州快速公交(Zhengzhou Bus Rapid Transit)线路B1正式开通运营。38对侧式站台、65台18米宇通大巴,忙碌穿梭于二环间的“BRT红”成为绿城郑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次年,BRT票价统一降为1元,并实现“一主八支”线路网。2014年,连接高新区与主城的B2和三环线B3相继开通,快速公交系统再次扩容。2016年,陇海高架贯通,桥下的B5随之而来,这是郑州首条岛式站台线路,也实现了“同台双向”免费换乘。
截至2019年5月,郑州快速公交实现了由“一主八支”到“五主六十一支”,构建了“双环连各线、一票畅全城”的便捷出行系统,线路长度1045公里,累计客运量达到20.88亿人次。
也有数据显示,郑州BRT系统日均客运量95万人次、最高日均122万人次(2018年12月28日,郑州限行),这一数字在全球仅次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
而在国内,建立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共有34个,郑州BRT无论从线网规模还是客运量都是屈指可数的,但票价也是全国最低的,市民享受到出行的实惠和方便。
二、发展中的困境
毫无疑问,BRT开通以来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完善了原有的公共交通系统,但随着郑州道路整治和地铁建设的深入,快速公交屡遭冲击,有时也变的不那么快了。
拆建与改道
2015年3月,因农业路快速通道施工,农业路22个BRT站点全部拆除停用;
同年4月,因地铁5号线施工,航海路桐柏路的多个BRT站台被拆除,B1外迁至秦岭路和长江路;
未来路金水路站,因修建未来路下穿隧道被拆;
中州大道的红专路站,因农业路立交的建设,经历了“建了拆”、“拆了建”的波折;
西三环的西流湖站,因身处机动车道的缘故,也曾建成一年多,迟迟不见投入使用。
今年,郑州实施“一环十横十纵”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因修建道路中间的绿化带,航海路的几处BRT站台也难逃厄运。
总之,只要是市政道路交通工程,凡是涉及BRT站台的,就得拆。
有媒体报道过,“农业路上BRT站台从启用到拆除,仅历时5年,而每个站台造价都是100万元以上,22个站台算下来就是2000万”。
也就是说,BRT站台这些年的折腾,扔掉了至少几千万的投资。不得不问,为什么当初建造的时候,没有和市政及规划部门进行对接呢?
专用道的争议
许多私家车司机都会抱怨,在秦岭路等并不宽的道路上,BRT车道挤占道路资源,造成其他车道拥堵;而BRT的车长和乘客也会说,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影响BRT的正常运行。
据观察,在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的路口,社会车辆占道和拥堵的情况比较常见,如中州大道东风路口、农业路口、郑汴路口,陇海路一马路路口等。每天下午五六点,这种情况就会达到高峰。
在长江路、京广路等路段,有时BRT专用道能被连续占据数百米,甚至站点也会被附近居民的私家车当作“停车场”。在西三环部分路段,BRT专用道紧邻非机动车道,还有些路段是混合车道,不少电动车走在专用道上,还有一些流动商贩在专用道上摆摊设点做生意。
而在一些地下隧道里,BRT和社会车辆也是混用车道,未来路下穿隧道,两种车就经常排着长队堵在一起。
航海路5号线开通后,在道路中间的BRT专用道取消了,但还保留了几个路中间的站台,这就给一些车辆的行驶带来不小的困扰,摸不清到底谁应该走哪个车道。
此外,公交信号优先系统也未完善,有些车长抱怨,有的路段,过两个红绿灯有时要挪动半个小时。
当快速公交连专用道都不能保证,“快速公交”还能名副其实吗?
三、面对冲击,何去何从?
去年,郑州荣获交通运输部授予的“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同获殊荣的还有北京、天津、大连、广州等11个城市),快速公交网络达到“5主61支”通车1045公里。
相关部门表示,2020年郑州市将再开建10条快速公交,31条常规公交专用道、28处公交场站,到2022年,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将达到65%以上,全面实现“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目标。
这说明,市里发展快速公交的政策方向不变,但BRT如何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呢?
首先,随着郑州轨道交通的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出行的首选,将是更方便、快捷的地铁。这从客流量变化也能看出,2019年快速公交日客运量是95万人次,而郑州地铁客流量不断攀升,在19年12月31日达到破纪录的180.32万人次。
这就导致,与地铁重叠的BRT线路,必将受到冲击,无论是地面专用道还是客流,都会因地铁的修建和运营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在“一环十横十纵”工程中,作为试验路段的航海路、未来路和桐柏路,都在道路中间修建了绿化隔离带,快速公交也被移至两侧的公交专用道,一旦示范工程在全市推开,BRT专用道恐怕将很少保留(高架桥下的BRT专用道应该不受影响),将会与其他公交一样,混行在两侧的公交专用道。
若真是这样,没有了BRT专用道的BRT,还能叫BRT吗?
但BRT也没有停下自我更新的脚步,B1在年初新增了15台酷炫“黑金刚”新能源车,农业路的无轨电车线路也在安装中,阔别已久的“大辫子”公交,或许今年就要回来了。
在我看来,BRT要想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除了在车型升级更新、车队温馨服务上继续发扬优势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与规划、市政等部门建立联动沟通机制,杜绝BRT站台的大拆大建;
2.根据郑州地铁建设规划,优化线路分配,避免与地铁线路重叠运行,并做好接驳与互补;
3.根据城市环境提升与充分利用道路资源的要求,取消规划不合理的BRT专用道,同时坐实“公交专用道”,坚守“公交优先”原则,严惩一切抢道、占道行为。
相信做到以上几点,不管是BRT还是一般公交,都能和地铁形成优势互补的公共交通系统,共同服务于郑州人的出行便捷。
-END-
作者:郑子蒙,80后,生于郑州管城唐子巷。“郑说”创始人,城市记录者,关注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