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
进入1944年9月上旬,日本帝国主义已成强弩之末,八路军总部命令所属各部开展局部大反攻,奋勇向日军占领的国土进行进攻。
[开国少将王诚汉]
时任太行军区第1团团长王诚汉接到命令,第1团划归新成立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番号变更为第35团,还是由他担任团长,立即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敌后抗日根据地。
当王诚汉率领第35团一路急行军,来到黄河边的济源县蓼坞渡口时,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渡口只有三条小木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1500人都安全无恙的渡过黄河,的确是很大的难题,而且,对岸,包括黄河中心的沙洲都有日伪军建立的滩头阵地。
当务之急是要渡过黄河,这才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王诚汉在黄河边勘察地形时,无意中看到几个孩子在离黄河不远的水塘里玩耍,每个孩子身上都背了一个葫芦,这让王诚汉感到很有意思,便问这些孩子,干嘛要背个葫芦在身上。这些孩子七嘴八舌的告诉王诚汉,背上葫芦后,就是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沉到水里了。
这让王诚汉很受启发,因为他带领的第35团的官兵,几乎都生活在太行山区,更由于太行山特殊的地理条件,不像生活在江南地区河湖水塘密布,会游泳的多,而他的这支部队旱鸭子比例大。如果每个战士,都能像这些孩子一样背个葫芦,在坐上渡船因为有葫芦增加了浮力,胆子也会大了不少。尤其是黄河水流喘急,那些不会水的官兵们有了葫芦做帮手,就是万一落水,也不会有很大的麻烦。
于是,他马上命令负责后勤保障的同志,深入附近的村子购买葫芦,做到全团上下,每一个官兵除了带好枪支弹药外,还每人都在后背上背了一个葫芦。
解决好渡船的装备,紧接着是怎样渡河才能更好的迅速到达对岸,让日伪军没有察觉。
豫西挺进支队司令员皮定均,要求第35团利用夜间偷渡目标小,不易察觉。王诚汉觉得上级的命令是非常正确的,他考虑到由于三只都是小船,如果每条船独自行动,每次乘船的官兵很少。特别是黄河水流很急,小船承载不了多少人和装备。如果把三条船连城一体,船的承载量大了,装的武器和战士多了,而且有了葫芦增加浮力,应该更好。
王诚汉随即下令会游泳的官兵不要少背一个葫芦,把多余的葫芦绑好在船边,增加船的浮力,这样渡船的人数增加许多,船上的火力也能够压制对岸的日伪军。
王诚汉命令下达之后,全团立即付诸行动。很快把三只小船连在了一起。夜幕降临后,首批渡船的官兵们登上了船,开始向对岸奋力划去。
当小船快划到黄河中心时,还是被驻防在黄河中心沙洲的日军发现了,随即以密集的火力封锁河面。
早有准备的战士们,马上进行火力压制,三只小船冒着呼啸的弹雨,奋力破浪前进,一举冲过激流,绕过日军驻防的沙洲,快接近沙洲时,战士们跳下船来,向驻防在沙洲的日军滩头阵地发起猛攻。
在官兵们的狠狠打击下,很快消灭了沙洲上的日军,占领了滩头阵地,其迅猛的短时间的战斗,让对岸的伪军看傻了眼,不敢向渡船里的战士们开枪,只能木然的看着第35团战士们上岸,建立好滩头阵地,渡船又向对岸划过去。
[即将奔赴抗战战场的八路军官兵]
终于利用了一个晚上,第35团1500名官兵全部渡过了黄河。渡过了黄河的第35团指战员们,没有片刻停留,迅速跨过陇海铁路,甩开了尾追的日伪军,到达了预定的目的地嵩山地区开展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第35团作为豫西挺进支队的先头部队进入嵩山地界,引起了日伪军的恐慌,开始频繁的对第35团开展扫荡,意图赶走或者消灭第35团。
针对日伪军的频繁扫荡,王诚汉感到必须让日伪军看到第35团的实力,决定消灭日伪军重兵把守的集镇东金店。
王诚汉为何要打这个日伪军重点防守的集镇,主要是东金店地处登封、伊川等几个县的交界处,是运输物资的交通要道。还因为驻守在这里的伪军头目非常狂妄,声称八路军土枪土炮,根本没这个胆量来进攻,就是来了,也是自寻死路。
王诚汉就是要从最硬的敌人那里下手。不过,在进攻东金店镇之前,他要求前去侦察的战士们一定要详细了解这股伪军的布防情况,为进攻做好准备。
从侦察的情报里,王诚汉了解到日军为了给王诚汉壮胆,还特别给这里增派了一支日军警备队,再加上原先的伪军已经有400多人,而且东金店寨墙高大坚固,日军还调配了火炮,如果硬攻的话,会造成很大损失,那可真中了这股日伪军的圈套了。
在下达作战计划之前,王诚汉虽然知道部队装备了几门迫击炮,但是迫击炮的威力不足以摧毁坚固的寨墙,只能起到阻碍防守在寨墙上日伪军的作用,要攻下东金店,减少伤亡用什么办法好呢。为了找到合适的进攻方式,王诚汉动员战士们开起了诸葛亮会,最后想到自制“土坦克”来对付日军炮火的办法。
考虑到进攻的突然性和掩蔽性,王诚汉还是采取八路军惯用的战术,于夜晚向东金店发起进攻。第35团战士们利用黑夜的掩护运动到东金店的寨墙下,负责爆破的战士,抱起炸药包匍匐到寨墙下炸开了城门的一个缺口,巨大的爆炸声,让防守的伪军慌忙进入阵地,向第35团进行猛烈射击。
[向日军扫射]
面对日伪军密集的火力,王诚汉马上命令战士们把早已准备好的“土坦克”派上用场。什么是““坦克””呢?就是由几张大方桌组成,铺上几条泼了水的棉被,担负冲锋的战士们扛起桌子,能很好地抵挡住日伪军的火力杀伤。
日伪军在夜色里看不清楚一个个向前移动的黑色东西,不知道是什么,都一股脑的向这些目标开火,却还在移动,这让日伪军们慌了手脚,节节败退,眼看就要攻入寨子里了。谁知,日军调派的那支警备部队赶来增援了。
前来增援的日军对这些移动的土坦克,打的更猛。在日军强大的火力下,土坦克动惮不得。这让王诚汉心里一紧,立即命令战士们把土坦克撤下来,检查到底是什么问题。
通过详细查看,王诚汉知道了原委,由于当时气温较低,原先浇在土坦克上的冷水都结成了冰,棉被本来就不太厚,让扛着棉被的战士在冲锋时,被冻成整体的棉被很容易被日军的子弹穿透,扛土坦克的战士因而被日军的子弹击中受伤。
找到原因后,王诚汉,要部队炊事班赶紧烧开水送过来,战士们一时都有点不明白怎么回事。随着一桶桶开水送到阵地,王诚汉把这些开水全部浇到棉被上,冰很快就融化了,还冒着热气。
当战士们再次扛起热腾腾的土坦克,向东金店寨门冲去的时候,日军增援部队还以为像上次那样,可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日军密集的火力打在这些土坦克上,毫无作用。
跟随这些土坦克进攻的战士们瞄准日军,一打一个准,这股日军见伤亡太大,仓皇撤出阵地。第35团战士蜂拥而入,很快收复了东金店这个重镇。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