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标题:朗诵吧|第三届福建文学好书榜上榜作品推广专栏——优秀图书《等茶》节选 作者:夏炜,朗诵:张弛【1184期】。夏炜以朴实淡雅的文字,娓娓叙说”茶言”、“茶颜”、“茶色”,体现出一种“岁月浸润后的淡定与从容”,再亲身泼墨挥毫,以沧桑的笔调色彩“画茶”,图文相互映衬水乳交融,更使得本书别具一番韵味。

原标题:朗诵吧|第三届福建文学好书榜上榜作品推广专栏——优秀图书《等茶》节选 作者:夏炜,朗诵:张弛【1184期】

朗诵:张弛

第三届福建文学好书榜上榜作品推广专栏——优秀图书

推荐语

一个“等”字,尽显出本书的鲜明特色。古往今来,写茶说茶的文章浩如烟海举不胜举,而《等茶》却能够独树一帜,在把盏品茶论茶、促膝谈经论道的茗香氤氲中,阅读者很自然地就萌发了“人生犹似茶一壶”的深层感悟。茶道是文化,“等茶”却是日月江河世相百态。夏炜以朴实淡雅的文字,娓娓叙说”茶言”、“茶颜”、“茶色”,体现出一种“岁月浸润后的淡定与从容”,再亲身泼墨挥毫,以沧桑的笔调色彩“画茶”,图文相互映衬水乳交融,更使得本书别具一番韵味。所以,“等茶,人与草木皆美”,你我且相跟着夏炜,一同“吃杯茶去”罢。

《等茶》节选

夏炜

古时,品工夫茶,一般只有三只娇小玲珑的白瓷杯,专注于茶的色、香、味、意、形。今人内心寂寞,有好茶,呼朋引伴,七八只杯子也不够用,于是品茗,似乎也成了品热闹。

厦门,大大小小有上万家茶店。茶店比米店多,在我来此地二十多年前,就是常态。骑楼下、山岩间,凤凰树下三角梅旁,随便支起一张茶桌子,一壶工夫茶,两泡铁观音,三五好友散坐着“话仙”,在闻香、观色、品韵和天南海北的闲谈中,时光就悄然带走了一天的美好记忆。

这场景,长期以来,是鹭岛百姓人家的一种生活。写下来,也是外地人可以静心品读的真实岁月。

泡工夫茶,用朱泥小壶或盖碗,搭白瓷杯,杯小如椽。淋壶、浴罐、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绝对是需要耗费点“工夫”的。现代人为名忙为利忙,闲坐品茶?岂不是太奢侈!北方的朋友对此常说一句话:我可没有你们那闲工夫。殊不知,没有了人,又哪来“工夫”?

我倒是觉得厦门人的品茗方式,体现出一种不紧不慢、淡然自若的态度。不炫耀、不嫉妒、不自大、不眼红,一切,都谨守着自己的生活频率。那一份恬淡从容与宁静闲适,直到二十年后越来越浮躁的今天,依然存在。

当然,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厦门的节奏也越来越快。许多老街上的茶桌子,已经渐渐消失。小城,越发像个现代化的喧闹大都市。北京上海的朋友,一听到厦门房价飚升,也开始笑我:码字的人啊,居之也不易了吧?

其实,易与不易,都可以在静坐品茗中体现:端起、放下。

【作者简介夏炜,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厦门市作协副主席。厦门市政协委员、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著有长篇小说《赝品》《铁观音》《那些花儿》,中短篇小说《小雪》《都市猎人》《高尚》等,茶文化散文集《等茶》,报告文学《人在草木中》等。曾获中国最美图书奖、全国青年文学作品大赛优秀奖、福建省百花奖、黄长咸文学奖、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厦门市文学艺术奖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