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一个多月时间,李自成从这些官员身上拷打出了七千多万两银子,其中,内阁首辅魏藻德八万两,而国丈周奎同志,七十万两。一个只有十几岁的“皇二代”在社会上漂着,是很容易饿死的,不久,太子只好又出现在外公周奎的家门口,这次倒是进去了,但住了没两天就直接被赶出来。

崇祯朝的头面人物大多有一个特点,就是——极端无耻。

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一派清流君子模样,背地里却男盗女娼,只管伸手要钱。一谈起国事,“正义”的脸孔上青一块紫一块,继而捶胸顿足,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一说起家事,又都摩拳擦掌,喜笑颜开,扭曲的嘴脸上尽显“有多少捞多少”的流氓风采。

其脸部脂肪的厚度,连起来估计可以绕地球三圈。

有鉴于此,崇祯朝除了常年坚持在“搅屎”第一线的言官以外,另一大无耻团伙,就是这帮面厚如铁、膝软如棉的权贵重臣。而其中,也有一位称得上“留取无耻照汗青”的经典人物,即崇祯老丈人——周奎。

周奎,南直隶吴县人(苏州),早年家贫,靠在街头卖大力丸和替人算命为生,前半辈子浑浑噩噩,无奈却生了个好女儿嫁给崇祯,不只一跃成为当朝国丈,还被封了个“嘉定伯”的荣誉称号,就此走上了“捞钱”的康庄大道。

按说,周奎的一切都与崇祯息息相关,崇祯如果垮台,他也吃不了兜着走。然而,在明末风雨飘摇的时局下,这位周半仙的行为却令人大跌眼镜。

众所周知,崇祯很穷,穷得叮当响,当李自成率大军直扑北京而来时,崇祯除了放声痛哭以外,一筹莫展,原因很简单——没钱。

没钱,就调动不了大军增援,没钱,甚至连守城士兵的工资也付不起。对崇祯而言,“没钱”两个字,一直压得他好辛苦。

万般无奈之下,崇祯只得拉下脸来使出最后手段——募捐。

所谓募捐,即伸手要钱,这种事后人常干,有所不同的是,崇祯的募捐对象并非大众,而是官员,因为他十分清楚:钱,都被这帮孙子拿走了。

皇帝大人的号召自然不敢怠慢,内阁首辅魏藻德率先出场,含泪捐出五百两“巨款”,其他官员见状,也纷纷踊跃捐助,数额从几十两到几百两的都有,差不多就是掏出存钱罐,然后随手挑出一两个钢镚丢给叫花子。

崇祯很悲伤,是真的很悲伤,看样子,只能走“亲戚路线”了。

于是,便派人找到老丈人周奎,希望这位常年往家里搬钱的亲戚能拿出十万两银子,好为募捐树立良好榜样。得知来意后,周奎倒也不含糊,二话不说就开始哭起来,边哭边说出经典台词:“老臣安得多金?”随即,又一把鼻涕一把泪,讲述自己穷得只能吃霉大米的故事,场面十分动容。

但好说歹说,周奎总算表示会尽量凑足一万两银子,以示对大明王朝鞠躬尽瘁之意。

崇祯彻底心碎了,没料到老丈人也把自己当傻子耍,盛怒之下,便明令周奎必须拿出两万两。看来动真格的了,周奎连夜进宫向女儿周皇后求救,打算用“枕头风”保住家财。不过,周皇后却深明大义,不但力劝父亲顾全大局,还将自己变卖首饰得来的五千两一并交给周奎。

看着女儿砸锅卖铁换来的五千两,周奎很感动,于是,含着泪留下了两千两,总共捐出:一万三千两……

事已至此,崇祯基本上是凉透了,很快,李自成兵临城下,官员们顺手打开城门,明朝灭亡。

不过,崇祯缺钱,李自成也不富裕,而老李是正儿八经的草莽出身,捐款是不会捐的,便搞出一个“比饷镇抚司”,其主要功能:将前明官员吊起来打,直到把赃款全部吐出为止。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一个多月时间,李自成从这些官员身上拷打出了七千多万两银子,其中,内阁首辅魏藻德八万两,而国丈周奎同志,七十万两……汗颜,真正汗颜。

当然,周奎能在明末的无耻之徒中名列前茅,恶心事肯定不只干了一件。

在崇祯自知大势已去之时,曾命人将太子和两位皇子送出宫去投靠亲戚,太子趁乱来到外公周奎的府第。和先前一样,周奎的表现十分稳定,睡在房中高枕无忧,任凭太子叫门,权当听不见,于是,太子很快被抓。

好在李自成并非穷凶极恶,封太子为宋王,还带上一起东征吴三桂。不过,在山海关一战中李自成却大败,兵荒马乱下,太子开始流落民间。

一个只有十几岁的“皇二代”在社会上漂着,是很容易饿死的,不久,太子只好又出现在外公周奎的家门口,这次倒是进去了,但住了没两天就直接被赶出来。理由很简单,清军已经入关,在这种非常时刻,哪怕你是周奎的亲爷爷,断然也是要划清界限的。

于是,太子再次被抓,落到了多尔衮手里。

倘若太子是真,多尔衮无疑十分难办,所以,太子只能是假。在一番装模作样的辨认下,太子身份说法不一,最后,外公周奎出马,一口咬定是假太子,太子旋即被杀。

太子之死对南明的影响非常大,率先埋下分裂恶因,而周奎即使没有半点民族大义,亲外甥的血缘关系总不会有假?很遗憾,周奎同志的无耻已达到忘我境界,脸皮所至,寸草不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