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音容宛在 —— 追忆邹碧华

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是过客,只有做些事情才能留下永恒。——邹碧华

上个月,和一位律师谈起他,再次哽咽。这位律师鼓励我,把你最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告诉世人。

第一次见到邹碧华法官,是在2014年6月14日广仲举办的 《裁判的理念与方法》 的讲座上,这是作为仲裁员培训的内容,到场的以律师仲裁员居多。

还是在讲座的上半场,整个会场就沸腾了。律师们感动,因为感受到了法官对律师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重;律师们汗颜,因为看到了一位优秀法官的法庭引导能力和律师自身的不足,还有的律师直接喊出,“邹法官,开您的庭一定是一种享受”。

中场休息时,律师们好像粉丝见到自己钟爱的明星一样,把邹法官围起来,求签名、求合影……

我也不例外,直接要了邹法官的电话,联系他到珠海讲座。

再见邹碧华副院长是在 2014年8月1日 ,他的珠海之行,让珠海仲裁委员会、珠海市律师协会、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次联合举办讲座。

接机当晚,我和黄律师都在焦虑不安,因为正遇上台风,好多飞机迫降其他地方。如果当晚飞机不能在珠海降落,明天一早的活动恐怕就泡汤了,我真恨不能跪下祈祷。老天保佑,这个航班终于降落在珠海。他笑称一定是你詹秦指挥的,所以其他飞机飞广西等机场,独独这架飞到珠海。

此时已是深夜。在返回市区的路上,邹碧华副院长仍精神抖擞地大谈法院的司法改革。我这才知道,原来他已经受命司法改革的重任。当时,我还在心里小声嘀咕,这是有多热爱呀,还像个小孩子一样,说起没完。

作为一名律师,我本对法院改革不太关心。但看他的样子,我明白,他在以全部的热情、努力投入司法改革。于是,法院司法改革成了我们这几天的重要话题。

对于法院的工作,几乎所有人的一致感受都是:案多人少、法官累死,但是邹院长告诉了我们详实的数据,画了曲线图 (我第一次接触“可视化”就是通过邹院长),实际是不到三分之一的法官几乎完成了所有案件的审判,所以,案多人少,是针对这不到三分之一的法官而言的。我不得不佩服他扎实的工作,以及以科研的心态来对待改革,因为很多时候,多数人的偏见往往被认为是真理,不被研究。

当然,谈到改革也就不免谈到利益的再分配。我问他,你怎么保证法官员额制不是给了领导们,而那些真正干活的法官的利益又怎么保证?

他笑着说,这个问题不仅早已经考虑到,而且是作为司法改革的成败来考虑的,所以已经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和措施,但还在完善,确保真正从事审判的法官的员额。

我又不免为他的 “天真”着急,想提醒他,你把领导们的利益放在哪里?可又不太好直说,有点语无伦次。

他很聪明,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笑着说:詹秦,你担心我 …… ?

我实说,是的。

他笑了笑,说,其实很多领导也是很希望有所作为的,让我做副院长,就说明大家都想干事情。不过我也有准备,所以我把每一天都当成是我最后一天做这个官。

我正在开车,听到这里,忍不住看了看他,我记得,他澄净的眼神,我还记得,一缕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他微笑的脸上。从这一刻开始,我对中国的司法改革满怀从未有过的信心。

8月3日,我在机场送别邹碧华。没成想,竟是永别!(詹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