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2年7月,沙皇俄国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为帝。

作为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皇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加冕一直是俄罗斯人至今都引以为傲的事情,而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亲手将俄罗斯捧上了“欧洲霸主”的宝座。

叶卡捷琳娜二世刚刚登基的时候,正是欧洲“七年战争”结束之际,经历过这场大战的欧洲国家大都处在修生养息的阶段,许多欧洲老牌强国,例如英国、法国、德国等都忙于进行战后重建,对于俄罗斯的悄然崛起,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俄国不处于欧洲的中心地带,所以对于俄罗斯来说,完全可以高枕无忧地观察在欧洲大陆上发生的一切。况且虽然“七年战争”也将俄罗斯拖下了水,但是俄罗斯的本土并未受到打击,就好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也未曾受到本土打击一样。

俄罗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以至于当别的国家忙于恢复国力的时候,俄罗斯却开始制定侵略计划!尤其是当老对手普鲁士和法国因为战争破坏而自顾不暇的时候,俄罗斯的“霸主计划”开始逐渐被提上了日程。

除了历史赐予俄罗斯绝佳的国际环境以外,俄罗斯自身也很“争气”!

在当时的欧洲,俄罗斯并不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虽然无法媲美英国、法国,但是就其工业能力而言,说名列世界前茅,那是毫不夸张的!

举个例子,18世纪60年代,俄国生产的钢铁和黄铜是世界上最多的,而这两样又是军事装备生产的主要原料。由此可见,当时的俄罗斯在军事重工业方面绝对是有称霸欧洲的资本的。

叶卡捷琳娜二世刚刚继位的时候,俄国的军队大约有35万左右,其中大多数都是伊丽莎白女皇时代保留下来的,这些军队在经过七年战争的洗礼之后,作战能力大幅增强。

不仅如此,叶卡捷琳娜二世还大胆地对军队建制作出了改变,她把彼得大帝时代流传下来的龙骑兵,改为猎步兵,射击军变为近卫军,增加了投弹兵、胸甲骑兵、枪骑兵等等,这些兵种的编制使俄国军队的分工更加明确,同时,多兵种的参与也丰富了作战形式。

而从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军团的部署就更能看出当时沙俄的野心!

俄国西线的波兰边界分布着三个军团;巴尔干半岛方向也存在不少于三个兵团;在西伯利亚也有面对中国的军团。我认为,就从军团的部署层面来看,当时俄国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应该是多线同时开展,至少也是两线作战。

试想一下,能提出多线作战方针的国家那得具备多么可怕的实力啊!

以上还只是俄罗斯陆军的部署,在制海权上,俄罗斯也足以让人感到畏惧。如同后来我们的“洋务运动”一样,叶卡捷琳娜二世在继承了彼得大帝以及伊丽莎白女皇的海军基础上,还特意挖了很多英国、法国的海军人才,确保当时的俄国海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一切似乎都准备就绪了!一只庞大的战争机器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注视下被缓缓推上了运行轨道,忙于战后重建的欧洲即将听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咆哮了······


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波兰首先成为了战争的“吹哨人”!

要说它倒霉还真是倒霉,波兰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欧洲中心,更要命的是,它的周围都是强国,你比如说往西边就是普鲁士,往南边就是奥地利,往北边有英国,往东边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俄罗斯。

所以,地理位置决定了国家的命运,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在当时,波兰属于欧洲大国,但是它这个大国很奇特,奇特就奇特在它很民主,民主到什么程度呢?连国王都是选出来的,而且对于政府的提案,参政人员还有自由否决的权力。

和当时的欧洲国家相比,这哪里像是一个国家啊,这就像是一个联盟组织!

也正是所谓的“民主”使得波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无政府状态”,自己把自己变成一块肥肉,还正好送到了饿狼的嘴边,这操作也真是没谁了!

1768年,俄罗斯这头饿狼在对这块肥肉嗅了好久之后,终于张开了它的血盆大口——叶卡捷琳娜二世准备吞并波兰了!

虽说是吞并波兰,但是迫于欧洲反俄势力的威胁,俄罗斯决定和其他国家分享波兰这块“肥肉”,用这种方式,把其他国家也牢牢地锁在自己的战车上,

当然,这种瓜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前前后后一共三次,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才算是将波兰瓜分干净。不过,对于俄罗斯来说,虽然占领了将近三分之二的波兰面积,但是却没能完成一个任务,那就没能把西部防线推进到普鲁士边境。

这样一来,自己就会暴露在普鲁士面前,虽然现在是盟友,但是以后,谁又知道呢?

和波兰相同命运的还有土耳其。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开始,土耳其就一直是欧洲矛盾的根源。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解决土耳其问题,就可以使俄国的军队控制地中海,从南部包围欧洲的心脏地带,与北部波罗的海舰队遥相呼应。

可以说,土耳其的战略意义甚至比波兰还要大!

从18世纪开始,土耳其的国力就开始不断下降,连带着下降的还有对于黑海地区的控制权。于是乎,这就给了其他国家接手的机会,俄罗斯正是其中的一员!

早在彼得一世的时候,俄国就有攻占黑海出海口的 计划,可惜,那个时候的俄国穷尽国力也只能勉强打开波罗的海,而彼得大帝的继承者却不负他的宏愿,尤其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一上台就将吞并土耳其,冲破黑海封锁提上了日程。

要想吞并土耳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在欧洲的影响力不小,它背后牵动着的利益团体实在过于庞大,英国、法国、奥地利等等,这些国家或多或少都占着土耳其的便宜,你俄国想要独吞,那是不行的!

面对这样的局势,叶卡捷琳娜二世决定从土耳其内部开始进行瓦解,俄国军队凭借强大的宣传攻势,在土耳其内部制造混乱,俄国人将叶卡捷琳娜二世比作是土耳其人的救世主,是自由,民主的化身,这大大刺激了土耳其内部许多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势力。

内忧外患之下,土耳其的联盟开始出现松动,之前收受了俄国“好处费”的普鲁士和奥地利,在面对俄国进攻土耳其这件事情上,呈现出了明显的中立态度,这正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所希望看到的。

178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向土耳其再次提出领土要求,遭到了土耳其苏丹的拒绝,俄国随后就以此为借口积极备战,并于年中在黑海进行了军事演习,土耳其忍无可忍了,它愤怒地向俄国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但是,火气大也不能当枪使,在绝对的军事实力压制面前,土耳其一败涂地,在卡利亚克里亚海角重创土耳其舰队后,俄罗斯如愿控制了整个黑海。


上文提到,在攻占波兰的时候,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披着“民主和平”的面纱的,但是,真要细究起来,说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民主和平”的代表也没什么错,毕竟在她当皇帝之前确实是这么想的!

当叶卡捷琳娜二世还是大公夫人的时候,因为饱受丈夫的冷落,叶卡捷琳娜只能从书本中得到安慰,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叶卡捷琳娜接触到了当时在欧洲盛行的“启蒙运动”,她希望整个欧洲都能从封建专制过渡到开明统治的时代。

然而,波兰问题的出现改变了她的想法。

从下定决心征服波兰的那一刻起,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将绝对的权力统治和自己牢牢绑在了一起,她成为了彼得大帝最忠实的“粉丝”,原因在于她继承了彼得大帝全部的政治、军事遗产。

于是,叶卡捷琳娜走上了侵略的道路,在许多优秀外交家的支持下,这位年轻的女皇规划起了“世界臣服于俄罗斯”的详细步骤:

首先,巩固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土地,重整波罗的海舰队。

其次,向南扩张打通出海口,建立舰队咬住整个欧洲,然后向西逐渐吞并土地。

再次,俄罗斯军队一路向东吞并印度,打通印度洋入侵中国。

最后,建立一个包括六个首都的俄罗斯大帝国。

不得不说,这个女人真敢想,看了这个计划,我都开始有点怀疑后来的希特勒是不是照搬了这一伟大的宏愿。

当然,理想归理想,叶卡捷琳娜的宏愿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不过那一句“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直到今天依然都振聋发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