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笑的“蒙娜丽莎”,居然成了医生眼中的“患者”。根据这些发现,有医生就得出了结论,“蒙娜丽莎”是一个“甲减”患者。

最近一组乌克兰政府部门推出的防疫海报,火了。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只剩耶稣一人了。其实达·芬奇的画作并非第一次被人“创意”,杜尚在1917年就给“蒙娜丽莎”画了两撇山羊胡。提到这幅名画,其影响力自然归功于那“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

嘴角微微上扬的“蒙娜丽莎”,多少年来,让无数人痴迷于这微笑中。大家曾经对此画的原型,进行过猜测,甚至还有人大胆提出,原型并非女性,而为男子,没准就是达·芬奇本人。其实得出这结论,完全基于这幅作品的“写实”。大家会拿这幅作品,去对比同期的女性肖像作品,甚至分析那个时代的女性特征。

现在大家知道,这幅画的原型是威尼斯公爵夫人,只不过画作完成后,达·芬奇舍不得将它交给委托人,他太爱这幅作品了,为了独占,他连夜带着随从跑了。达·芬奇爱它,自然有理由,这幅画,太完美了,无论从何角度看,都是带着一抹淡淡微笑,这在同行和学者看来,也许只有达·芬奇可以做到这一点。

也正是这微笑,让很多人探究其中的原因。达·芬奇那卓越非凡的艺术才能,又是通过什么样手法,让这幅画越看越觉得舒服呢?自然是严格遵循美学比例1:1.618。达·芬奇的才能,更多是在他想象力和自然科学上,所以他对事物的观察,超出一般人的认识。这幅画,每一处的比例都是严格遵循视觉审美要求,于是,仅凭着微笑,这幅画就将世人征服了。

那么,这微笑是不是还有别的含义呢?正应了一句话,“内行真的只看门道”,这微笑的秘密,居然让一位医生给“破解”了……


且听医生“高见”

这幅画已经被仪器放到大30倍研究过,不过这位医生就只放大3.14倍,就得出了他的结论。这哪里是微笑嘛,明明是带病作业。这结论是不是颠覆认知?不过这医生的解释,听上去还真是有几分道理。这位医生本身就挺爱好艺术,就很是好好“检查”了这幅画。

在他眼中,“蒙娜丽莎”的脸有点胖,这是胆固醇高的一种表象,而正是这样,才让这幅画看起来是“微笑”,其实本人并没有笑。之前可是没人从“病理”的角度去解读这微笑,如今可是有了新的启发,于是不少医生开始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审视”这幅画。

这一看,发现“问题”了。“蒙娜丽莎”的左眼有个小肉瘤,发际线太靠后,头发稀薄,并且没有睫毛。依达·芬奇的严谨态度,他不会在作品中“造假”。根据这些发现,有医生就得出了结论,“蒙娜丽莎”是一个“甲减”患者。“甲减”,就是指人机体甲状腺功能低下。除此还有浮肿、眼白泛黄等“病症”。

微笑的“蒙娜丽莎”,居然成了医生眼中的“患者”。也许这是真相,也许没准以后还有别的行业专家带来他们的看法,不过这并不妨碍大家继续喜欢这幅画啊,只会让人更是钦佩于达·芬奇的杰出才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