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爱财,投资有道,用法律的视角来为您破解金融世界的投资陷阱。

大家好,我是晓英律师!

一提到银行的理财产品,很多人就会想到,安全,保本儿,这是银行多年的储蓄功能给大家带来的感觉。但是这两年啊时常有爆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亏本,或者是购买了假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新闻,让大家逐渐意识到银行理财产品不是闭着眼睛就可以随意购买的,也不是只看利息就出手的。

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还有一种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2005年9月份,银监会颁布并实施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实施以后,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通过对目标客户群进行分析,针对特定的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针对性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这种商业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会根据客户的授权来管理资金,投资收益和风险一般是由客户来承担,或者是由客户与银行,按照之前约定的方式来承担。依据银行业相关业务规则,客户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银行应当让客户做风险评估测试,来确定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情况下,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经过评估以后会划分为是保守型的、稳健型的,成长型的还是激进型的,这样商业银行会根据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结果,向客户推荐符合客户情况的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保本型的和非保本型的,保本型的呢就是商业银行要按照约定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的收益,这种理财产品的风险最低。非保本型的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保本加浮动收益型的,还有一种是非保本加浮动收益型的。

商业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有银行自身信用来作为保障,因为银行要考虑自己业务的长期性发展和商业信誉,所以相对来说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能相对要好一些,但是如果要是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也不能完全确保本金和收益,所以一般这种理财产品是优先销售给激进型的客户或者是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客户。这几年随着基金业、信托业、保险业这些行业理财业务的发展,经常会有基金公司、信托公司或者是保险公司,甚至是一些贵金属交易所,通过银行代销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只是一个销售渠道,因为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自行开发的,所以银行是不负责代销产品的管理和风险把控的,而且也不需要银行自身的信用做保障,一旦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责任是要由这些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或者是投资人来承担。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银行代销理财产品的业务,必须由银行的总行来统一入审批,统一进行渠道管理,比如,北京银行要代销某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需要北京银行的总行来审批和授权,北京银行下面的各分行是不能够自行组织代销理财产品的。

但实际情况是银行代销理财产品缺乏有效监管,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销售经理当起了资金掮客,银行的客户经常会受到客户经理、销售经理的误导,甚至刻意隐瞒代销的理财产品的风险,或者是销售没有经过银行总行授权的产品。一旦理财产品的实际发行机构经营出现问题,导致风险传递给投资人,损失完全是由投资人来承担的。

像2015年工商银行代销中信信托的理财产品发生兑付困难导致众多投资人向银监会投诉,当时新闻报道的沸沸扬扬,最后以工商银行和中信信托各自承担投资人损失的50%收场。有的商业银行为了收益,在理财产品的营销上,用预期收益来吸引客户,大家要清醒认识到,预期收益不是真实收益,打着预期收益十几个点的银行理财产品纯粹就是吸引人眼球的噱头。

客户被忽悠着购买完所谓的预期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等到结算时发现利息很低,甚至是亏本状态,银行会以预期收益推卸责任,导致客户吃哑巴亏。

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会意识到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安全、保本,没有风险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对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做下确认,看看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还是代销的理财产品。对于客户经理的口头承诺要落实在具体合同上,对于银行销售的浮动型收益的理财产品要了解下资金投向、评估下风险和自身的承受能力。可别只奔着理财产品的利息去买单。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也有识别投资陷阱的妙招,或者您正面临着投资方面的困惑,欢迎您把观点或问题发布在评论区,集思广益,传递正确的投资观。

拒绝诱惑,做个睿智的投资者。我们下次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