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很多欧洲电影都有阿尔卑斯山的身影,可以说阿尔卑斯山早已成为了欧洲电影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例如《阿尔卑斯山》、《灵犬雪莉》、《蝴蝶》等电影都是围绕着这座美丽的山峰展开故事。

当然,最知名的莫过于德国翻拍自约翰娜·斯比丽所著的同名小说电影《海蒂和爷爷》,片中迷人的景色和壮丽优美的阿尔卑斯山让人神魂颠倒。

海蒂自幼失去父母,和姨妈黛特生活在小镇里。后来,海蒂的姨妈要去城市工作,便将海蒂送到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爷爷寄养。海蒂的爷爷性格古怪,和周围的村民都没有什么交集,自己住在山区偏远的木屋内,一直与世隔绝。

刚开始,海蒂的爷爷对海蒂的出现选择忽视,后来,海蒂的纯真和善良渐渐融化了他的心。海蒂还认识了一个叫彼得的放羊男孩,两个人成为了好友,每天一同在阿尔卑斯山里徜徉。就这样,海蒂在山上开始了平淡又幸福的日子。

好景不长,海蒂的姨妈回到山里将海蒂带走,并把她送到法兰克福的一位富豪家中。在富豪家中,海蒂的任务就是每天陪着一位不能走路的小姐克拉拉,充当对方的玩伴。两个人一见如故,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友。

后来,由于思念爷爷和阿尔卑斯山,海蒂决定回到山上,恢复自由的生活。而克拉拉也在海蒂的帮助下,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并重新站立起来。

足够的陪伴和爱,会让人放下心防

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海蒂的爷爷并不欢迎海蒂。海蒂的姨妈只好趁爷爷外出的空档,将海蒂留在木屋前。一直独居的爷爷把海蒂当成累赘,甚至把海蒂带到牧师那里,希望别人可以领养她。然而,一时间没有合适的人领养,爷爷只能勉为其难的照顾海蒂。

随着二人的相处,爷爷被海蒂的纯真和乐观打动了,变得温柔和蔼起来,不再暴戾和冷漠。海蒂也被爷爷无声的爱感染了,越发离不开爷爷。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

从一开始爷爷的冷漠和海蒂的无助,到相处中爷爷明白了海蒂的重要性,以及最后海蒂和爷爷互相信任,彼此爱护。海蒂和爷爷的关系经历了三次变化。

人和人的关系往往就是这样不断变化的,通过相处,由陌生渐渐熟悉,由彼此的不信任变为互相依赖。正如海蒂和爷爷一样,他们彼此给了对方足够的爱,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二人相处也愈发融洽。

虽然别人眼中的爷爷非常顽固,不讲道理,但通过和他的相处,海蒂发现爷爷是一个温柔又细腻的人。其实,很多事情我们都不能随意听信别人,而要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和听到的,用心去感受一个人。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常常会日久生情,所以,在一个人给予足够的陪伴和关爱后,我们往往会对这个人产生依赖、放下心防,即使是曾经害怕或恐惧的人。

心灵上的自由,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片中海蒂的好朋友虽然生活富足,但她并不幸福。在妈妈去世后,克拉拉缺少了母亲,加上她患病的身体,只能坐在轮椅上,这让她越发孤独和寂寞。家里的佣人和管家更是十分严厉,在这个家中克拉拉不再自由,反而一举一动都倍受束缚。

而当自由的海蒂来克拉拉身边后,克拉拉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她也在热情和乐观的海蒂的影响下,不再抑郁和孤独,而是感到十分充实和快乐。

可这种富足的生活虽然很好,但海蒂觉得自己自由的心被束缚了,于是她每晚都梦到爷爷,最后选择回到阿尔卑斯山里。克拉拉也在阿尔卑斯山上感受到了自由的乐趣,克拉拉每天都和大自然接触,看着美好的风景,内心也感到十分开心,最后她居然奇迹般的站了起来。

家长们往往认为,只要能给孩子提供富足的物质生活孩子就会快乐。然而,很多孩子和克拉拉一样,虽然有着充足的物质的,内心却不快乐,反而十分的压抑。真正能让他们感到快乐的是自由,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海蒂虽然家境贫穷,却始终快乐开心,无忧无路的原因。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是心理成长的过程,而不是身体和智力成长的过程。当心理成长后,智力自然会随着成长。想要心理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要压抑孩子的自由,尊重他们的天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喜好,也有自己天性。我们只有学会尊重他们的天性,才能让他们更加幸福健康的成长。

学会正确对待孩子,让他们不再孤独

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贫穷的家庭因为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物质生活,会让孩子产生各种问题。可那些富裕家庭中的孩子也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反而会更加地孤僻和冷漠。

所以,并不一定只要拥有良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就能带给孩子幸福。孩子们更需要的是陪伴与自由。

霍思燕对待自己的孩子嗯哼就做到了真正的陪伴和自由。她因为希望自己陪伴儿子的时间能够多点,于是选择让嗯哼晚一年上幼儿园。这或许就是一个母亲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了,家人的陪伴会让孩子内心的幸福感不断提升,也会让孩子明白爱的意义。

然而,生活中很多家长粗暴的认为提升孩子的能力就是真正的对他们好。于是,他们带孩子去各种辅导班、特长班,把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变为了孩子学习的时间。

他们在丢掉了陪伴孩子时间的同时,也把孩子的自由剥削掉。孩子变得不再童真,反而本应该是快乐的年纪就变得死气沉沉,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和自由的乐趣。

所以,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并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不是以高姿态去训诫孩子,也不是将孩子的能力看做最重要的事情,而是要学会用时间去陪伴孩子的成长,用平等自由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我们要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玩耍,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比如绘画、积木等等,尊重孩子的爱好,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培养孩子的能力。

同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避免“丧偶式”教育。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来说一样重要,父爱和母爱的缺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不应该把陪伴孩子的工作都丢给父母的任意一方。

最后,我们要明白什么才是陪伴。在很多家长眼里,陪伴只是我们相处在同一个房间里,但是没有任何互动。其实真正意义上的陪伴,是用心与孩子相处,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所想。

只有我们充分给予孩子自由和陪伴后,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恩爱包围的,而这种爱陪伴与教育,恰恰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