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但凡是政治开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之时,后世历史学家都会冠之以“某某盛世”、“某某之治”等美好名词。例如,西汉初期因奉行“黄老之术”而使得经济飞速发展,史称“文景之治”;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大力改革,恢复生产,史称“光武中兴”或“光武之治”;隋朝初年,文帝杨坚勤政、节约、打击贪腐,国力强盛,史称“开皇之治”;唐朝初年,李世民着力恢复经济,奖励农耕,虚心纳谏,史称“贞观之治”;经过武则天、唐玄宗等励精图治,整肃朝纲,唐朝国力达到顶峰,史称“开元盛世”;明朝初年,洪武大帝整肃贪腐,永乐大帝五征漠北、下西洋、征安南,国力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后来还有“仁宣之治”、“嘉靖盛世”、“万历中兴”等小辉煌时期。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盛世”。不过,相对于上述“盛世”而言,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可谓是家户喻晓,这主要是得益于近段时间以来清宫剧之泛滥,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康乾盛世》、《延禧攻略》、《如懿传》,等等。为此,许多人都觉得,大清朝的“康乾盛世”应该是中国史上最强盛时期,堪比汉唐繁荣。

堪比汉唐繁荣的康乾盛世,欧洲是如何评价?英国:遍地是乞丐

朝鲜使臣金昌业评价康熙时期:“其享五十年太平,宜矣!”

蔡济恭评价:“问一世俱享六纪治平,而乾隆比康熙尤盛焉。即位之时,已为二十五岁,且即位回甲之年,传位于储嗣者,求之往牒,亦未之见也。”

民国史学家萧一山评康乾盛世说:“圣祖六十一年,文治武功,蔚然可观。以其有好学不倦之精神,宽大爱民之治术,谨事惜时,深耕易耨,为清朝培植良好之根基。”

乾隆帝自评:“比年以来西域大奏肤功,国家势当全盛”,“方今国家全盛,府库充盈。”

户部右侍郎于敏中直言:“觐光扬烈,继祖宗未经之宏规;轹古凌今,觐史册罕逢之盛世。”

从上述评价可知,大清的“康乾盛世”还是蛮有市场,许多人都是捧得很高,例如民国清史专家萧一山。

堪比汉唐繁荣的康乾盛世,欧洲是如何评价?英国:遍地是乞丐

自己人歌颂“康乾盛世”,自然有一定道理,但未免带有主观色彩。那么,当时的欧洲人是如何评价“康乾盛世”呢?是觉得大清帝国超级无敌强悍,还是自欺欺人,自吹自擂呢?

法国传教士乔治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欧洲人因能买到中国商品而感到无比自豪。”

俄国传教士John Bil说:“除了保障生活温饱的必需品外,中国人也会有大量的生活结余,特别是水果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物品,过于繁杂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则更是推崇中国文化,将室内耶稣画像换成孔子,对乾隆帝也是万分景仰。

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勋爵评价:

1、“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2、“贫穷、饥荒 、弃婴、民变、兵祸遍地,贫富差距明显。”

马克思评价:“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从上述可知,对于大清朝的“康乾盛世”,欧洲人是褒贬不一。在沙俄、法国人眼里,大清朝就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最富裕、最开明、最强盛的帝国;而在英国人眼中,所谓的“康乾盛世”就是乞丐遍地,贫穷落后,社会停滞不前,国民愚昧无知。

堪比汉唐繁荣的康乾盛世,欧洲是如何评价?英国:遍地是乞丐

被后人歌颂的“康乾盛世”,英国人对其评价之所以如此低下,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所谓的“康乾盛世”,实际问题多多,没后世说的这么好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水分太多,唯一符合盛世标准的,估计就是人口比较多了,康乾时期1亿,乾隆则是3亿多。在政治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极力强化君主专制,将大臣当成奴才使唤。在经济上,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阻碍了自明朝中后期以来便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并将中国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思想文化上,严厉推行“文字狱”,禁锢思想,限制言论自由,迫害知识分子,打断了读书人的“脊梁骨”,以致考据学泛滥成灾,文化界精英都去干“考古”,思想死气沉沉。民族上,没有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满族享受特权,满汉分居,互不通婚,有时还搞民族迫害。人民生活上,因土地兼并,外贸不畅,人民生活困难,温饱难以解决。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时,发现北京城到处是乞丐,使团丢弃的死猪、死鸭,沿途居民竟然争相抢夺而食,还为此感谢使团“皇恩浩荡”。

堪比汉唐繁荣的康乾盛世,欧洲是如何评价?英国:遍地是乞丐

再则,当时大清帝国已经落伍于世界,大英帝国则蒸蒸日上

1644年5月,多尔衮勾结吴三桂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大顺军,而后进入北京,宣布继承明朝衣钵,做华夏大地新一代主人。与此同时,远在地球西边的英伦三岛也经历一场战争,即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同样的时间点,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继续过着小农式的生活;英伦三岛则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确立“议会至上”原则,过着现代人生活。此后,英国出现工业革命,使用大机器替代手工生产,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伴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英国抓住机遇发展,组建海军,对外扩张,抢占殖民地,向世界各地开拓市场,从而成为首屈一指的强国。反观大清,自我封闭,昧于世界大势,一步步走向衰败,最终任人宰割。

堪比汉唐繁荣的康乾盛世,欧洲是如何评价?英国:遍地是乞丐

总而言之,清朝入关后,世界大势已经发生巨变,西方世界正在崛起,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康乾盛世”虽然有值得赞颂之处,但在各项指标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同一时期的欧洲。所以,在英国人看来,“康乾盛世”名不副实;统治者保守,民众愚昧,底层人民生活困苦,乞丐遍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