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虞允文奉命督促李显忠赴任,并代表宋廷到采石慰劳军队,恰好赶上金军渡江,于是临时接管部队指挥权,在采石指挥南宋水师攻击金军渡江的船队,斩杀数千人,金军不得已中止渡江,移师扬州,准备从瓜洲渡江,结果,金国发生内乱,海陵王被部将斩杀,金军撤退。自北宋末年,宋将杜充为了阻挡金军前进,下令掘开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夺淮入海,但是到了金朝末年,入海口附近的水道不断的变来变,造长大范围的水灾,严重削弱了金朝的经济实力,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恰遇顶头风。

金朝是由女真人完颜部落首领阿骨打于公元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创立,国号“大金”,于公元1234年,在南宋和蒙古两国夹击之下覆亡于河南蔡州,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金朝在扩张的过程中,先后攻灭了辽朝,北宋,降服西夏并迫使蒙古诸部接受臣属地位,其武力值是相当高的,再加上其本族女真人的人口相对来说远远超过契丹和蒙古,原本还是有相当的机会统一天下的。可惜的是,金朝非但没有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反倒如此短命,其中,偶然性的因素(或者说运气)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第一个,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偶然性因素,便是完颜亮南侵之时被弑。
1161年9月,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亲自率领倾国之兵,合计32总管,步骑60万,分四路大举南侵,意图一举灭亡南宋。
南宋朝廷从一开始便错误的判断了形势,误以为金国没有南侵之意,故而没有及时应对,等到金军大举南下,又惊慌失措,结果金军长驱直入,不到一个月就推进到长江北岸的和州。
金军临江消息传到临安,京城乱作一团。文武官员纷纷把家属送走,宋高宗故技重施,准备再次逃亡海上来“浮海避敌”,最终在主战的宰相陈康伯等人的坚决反对之下才同意继续抵抗,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军事。虞允文奉命督促李显忠赴任,并代表宋廷到采石慰劳军队,恰好赶上金军渡江,于是临时接管部队指挥权,在采石指挥南宋水师攻击金军渡江的船队,斩杀数千人,金军不得已中止渡江,移师扬州,准备从瓜洲渡江,结果,金国发生内乱,海陵王被部将斩杀,金军撤退。
诚然,采石之战宋军获胜,但对于总兵力60万的金军来说,损失微乎其微,同时,金军渡江之时,错误判断江南没有宋军防守,这才被打的措手不及。瓜洲位置比采石更靠近下游,水势平缓得多,金军又是有备而来,而江南的宋军则是军心涣散,顺利渡江的可能性超过90%。而一旦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压倒性优势的金军渡过长江,南宋的灭亡指日可待。然而,在最关键的时刻,海陵王被弑,挽救了南宋。
第二个偶然因素,是成吉思汗在灭金的紧要关头把蒙古军主力调去攻打花剌子模,给金朝以喘息之机,可偏偏遇上了昏庸无能、猜忌成性的金宣宗,结果浪费了重整旗鼓的时间窗口。
金宣宗在刚刚向成吉思汗求和之后,便与西夏断交,然后不顾群臣的反对将都城由中都迁往汴京,发动对南宋的战争,从而使得金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第三个偶然因素,黄河泛滥,水患严重。
自北宋末年,宋将杜充为了阻挡金军前进,下令掘开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夺淮入海,但是到了金朝末年,入海口附近的水道不断的变来变,造长大范围的水灾,严重削弱了金朝的经济实力,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恰遇顶头风。”
综上所述,单纯从运气的角度来看,金朝确实属于时运不济的那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直系后裔满人,则运气出奇的好,实在让人感到难以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