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看待一个国家的实力,首先看到的是它外在的形象,比如城市的街道,建筑林立,灯红酒绿,说明了经济上的前景可观,而当国家的主要城镇基础设施建不全,房屋稀少,那么他们就还有待发展,这个逻辑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让人比较意外的事情是,欧洲发达国家那么多,为什么高楼大厦似乎特别少呢?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对过去建筑的保护。如果有去过欧洲的读者就会细心地发现,他们不少建筑的风格依然保持着中世纪的原汁原味,法国西班牙等国家都曾详细出台过相关的法律,就拿法国来说,1913年,法国《历史古迹法》实施,规定历史古迹为中心,其500米为半径的保护范围,将保护对象从古迹本身扩大到周边建筑,巴黎大部分历史保护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管理,而且建筑不能够任意拆除,维修改建,目前法国大约有4万处历史古迹受到保护,其中一半是私有财产。

如果要想做到对这些建筑进行拆除、维修改建,必须经过法国“国家建筑师”的咨询、评估和同意。因此当我们看埃菲尔铁塔周围的时候,也很难看到新起的高楼大厦了。还有波兰,二战时期首都华沙85%以上的建筑被毁,而在二战过后,波兰就用著名的“华沙速度”,恢复重建了老城900多座古建筑。

其次就是人口的问题,截止到2014年,欧洲的人口也才只有7.4亿,在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必须将土地最大化的利用,例如日本和中国还有韩国,欧洲并没有这样的顾虑,城市建设和人口过于集中、资源分配分布不合理,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

而德国荷兰这样的国家是无需担心的,很多地区生活设备设施完善,也拥有高质量的学校,德国小城博特罗普,人口才12万人,但是在近年已经成立了当地的第二所高校西鲁尔大学,并且拥有了70多位教授。

美国城市人口流动状况很好地反映了这种现象,2008年美国城市化率为82%,农村人口只占了全国的16%,到了2011年则回升到全国的20%,更多的人选择居住在边临城市的郊区,那里地段便宜,同时美国几乎每个家庭都配有汽车,也无需为出行担忧。1990年代,郊区人口占据城市人口的63%。

发达国家能够动用更多的资金用来进行基础设备的建设,有些国家甚至是不计成本的,日本再偏僻的小城,也能够放心饮用自来水,德国的汉堡以及周边乡村,政府采用了特制的公交汽车,利用液压侧倾车身,方便腿脚不利索的老人或者是残疾人上车,欧洲农村的道路清爽干净,交通便利,通讯信号良好,很多人因此也就将家安放在这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