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很久都没听到“智能合约”这个词了,毕竟在“Dapp”这个词诞生之后,人们对智能合约的关心似乎就变少了。原因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智能合约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了,很多地方其实都已经用上这玩意儿了,所以智能合约当成一个热点来炒作明显就没什么市场了。这很像当年很多人在宣传新手机的时候会用“4G手机”这个噱头,但是现在明显都没人会标榜自己的手机是4G手机了,反而受到热捧的是“5G手机”,不过相信几年后应该也是一样成家常便饭。

而正如5G手机一定也能支持4G一样,Dapp里面满满都是智能合约,应用里的一个简单操作都是通过合约来执行这一点也不稀奇。

所以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热点一个接一个,有的好技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有的好技术被发现只是单纯的昙花一现,不值一提。智能合约这个曾经币圈最大的热点,因为它“听起来”就很容易落地的特色,成为了所有“区块链企业”最热爱的词,也成为了白皮书里必备的词。

“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这句林语堂批判社会风气的词,其实也可以批判2017年的IC0浪潮中的骗子们,因为他们对区块链一窍不通,发了币想圈钱的时候也可谓是“言毕谈及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在最高潮时,甚至成了“区块链2.0”的代名词:

当时所有人都处于一个极度狂热的亢奋期,而当所有人的狂热都被2018年一场又一场的暴雨浇灭了之后,人们冷静了下来,发现智能合约作为一个实现去中心化的工具,的确好用,但是为了敛财吹破天,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其实很多时候,智能合约运作在公有链之上,自动且公开透明的执行命令,十分符合去中心化的特质,但智能合约也是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使用智能合约的dapp,以游戏类为例,游戏规则的执行会更加公开,所有的用户都能在公有链上查询游戏的执行逻辑。不过,这也给黑客提供了一个方便。

在过去这一年,相信大家对“合约被攻击”这样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了。

而最在乎智能合约安全程度的,自然还是去中心化交易所了,毕竟与普通应用和游戏不同,交易所这个巨人身上流淌着的可都是用户的币啊,手上破个皮都不行。

最近很多人都在聊去中心化交易所,因为币安的原因这个概念又成为了热点。那么交易所去中心化,真正去掉的是什么呢?大家应该也在想这个问题。

其实传统交易所说白了主要就是干俩事儿:存放资产和撮合交易。

那么其中最需要去中心化的是什么呢?个人觉得还是资产的存放。大家把钱放到别人钱包里交易,应该是没有把钱放在自己的钱包里交易来的放心吧?

而对于撮合交易,很多人希望交易所也能通过智能合约来完成,当然或许这应该也是未来DEX要迈出的一步,但是目前来看DEX的推进者们还是比较谨慎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应该就是合约的安全性问题。

大家都知道,当资产在链上,交给合约去执行操作的话,合约本身的安全,绝对是重中之重。这一点,我们从Newdex上线的智能合约交给慢雾来保障都需要一个月的审计时间可以看出:

作为去中心化交易所先锋军的Newdex都如此谨慎,可以想见用智能合约来撮合交易这件事儿是没有必要急于求成的。

而早前这家去中心化交易所因为订单撮合是在链下,一直被诟病是个假去中心化交易所。实际上,搭建在EOS上,链上撮合更加依赖EOS的运作性能。使用智能合约撮合订单,用户就可以在链上看到订单撮合过程,更进一步去中心化。但也意味着双刃剑,智能合约放链上,他们准备好黑客的攻击了吗?

其实去中心化交易所最关键的“去中心化”的地方,是资产和交易上链,用户自己持有私钥,币在自己家里,而不是在交易所里,这是去中心化交易所最重要的地方。

除此之外,撮合交易这件事显得没那么重要。就想0X协议一样,任何人都无法否认他是中心化的产物。

在去中心化的浪潮里,我们经常希望任何东西都能够去中心化,但是显然世界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中心化服务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心化与去中心化都会并行,如同大家对智能合约的看法,不能只看到100%的好处。

举个极端一些的例子来说,很多早期比特币支持者其实同时也是“无政府主义者”,但是对于这个中心化机构,大家还是觉得有必要存在的吧?而且我们也不觉得比特币能革命银行,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去中心化的货币最大的作用,也是我们希望到最后能发展成为中心化金融机构的一个威胁,如果他们继续贪得无厌地通过通胀等手段来掠夺人民财富的话,人们可以“用脚投票”,来选择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而不是和以前一样,没得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