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晚,B站推出了一則廣告——bilibili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後浪》,成功刷屏。截至5月5日,《後浪》在站內播放量已超過1000萬,彈幕數近20萬,點贊數超過100萬。刷屏之後,北京時間5月4日晚間,B站的股價一改連日下跌的頹勢,開盤大漲,股價一度漲近8%,市值暴漲6.7億美元,約48億元人民幣。

對於B站來說,股價的反彈當然是好事,不過,作爲一家曾經被視爲非主流文化代表的網站,B站顯然在騰訊、阿里兩家互聯網巨頭入股後,不能再繼續滿足於“小而美”的模樣,而是要尋求更大的“破圈”發展規模,從而真正對投資方以及市場有所交代。

B站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第四季度月活用戶達1.3億,同比增長40%;日活用戶達3800萬,同比增長41%。同時,B站四季度月活UP主及投稿量分別爲100萬、280萬,日均視頻播放量7.1億次,月均互動數24億次。

從月活用戶及月活UP主、投稿數量來看,B站顯然已經成爲絕對的二次元文化平臺老大。不過,資本市場衡量一家企業的指標更加現實,那就是企業用戶規模達到一定量級以後,如何在商業化變現能力上展現足夠的成長性,找到多樣化且持續的盈利路徑,最終給投資者帶來業績高增長且高盈利的回報。

顯然,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B站在這幾個關鍵指標上還有較大差距。正如B站第四季度財報所給出的數據,總營收同比增長74%至人民幣20.078億元,實現連續三個季度的增長。然而淨虧損依然高達人民幣3.872億元,這是自2018年3月份在美國上市以來連續八個季度處於虧損狀態。

連續虧損之後,如何儘快找到盈虧平衡乃至“賺錢”的新發展路徑?這成爲B站必須要給出的答案。而對於業界及投資者而言,他們也在關注,除了二次元之外,B站還有什麼?

相比於其他內容平臺,B站在廣告變現模式上表現得較爲剋制,這一方面或許是因爲B站創始人徐逸“沒有廣告”的承諾,而更重要的原因在於,B站的二次元文化,以及對應的用戶年齡層,使得與之匹配的廣告類型受限。

從商業廣告的目標客戶來看,具有強消費意願及對等消費能力的用戶羣體最受廣告主歡迎,尤其是中高端消費品廣告。而二次元文化用戶羣體無論是消費意願還是消費能力顯然與之有差距。

更值得注意的是,隨着阿里入股,B站開始拓展電商之路,其平臺上的部分頭部UP主已經入駐淘寶進行內容創作。電商業務確實收效明顯,在2019年第四季度,B站包括電商在內的直播和增值服務收入增長183%。

然而,如果B站電商直播只停留於爲阿里輸出直播達人,其服務的用戶羣體爲淘寶用戶,那麼自身用戶羣體的價值依然無從體現。

正如B站所推出的這則廣告中,代表“前浪”的何冰對“後浪”極盡讚美之言。但很多人都認爲,B站這則廣告更是做給“前浪”看的,通過吸引“前浪”們對廣告的關注,進而帶動“前浪”對B站的關注。

換言之,B站目前恰恰最需要的是何冰背後的“前浪”用戶。“何冰”們的進入,不僅能豐富B站的用戶羣體,而且會給B站的廣告、電商以及其他周邊文化產品開發等商業化業務帶來優質目標客戶。

B站曾在招股書中明確將自己的核心用戶羣定位爲Z世代(1990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2019年,Z世代佔到B站82%的用戶。當然,Z時代隨着年齡的增長,步入社會工作,其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將不斷增強。

問題是,B站不能被動等待Z世代的成長。作爲一家上市公司,B站必須在每個季度給出相比以往更好的商業化成績。“前浪”用戶數量如果能持續增加,不僅“前浪”本身會給B站帶來更多的直接變現收入,而且B站可以用這些新增資金開發商業化新領域、推出新的產品,比如自制的大型遊戲、動漫乃至影視作品等。

畢竟,UGC(用戶自行生產內容)屬於內容平臺的底層生存邏輯,但更高層次的定製化PGC纔是內容平臺商業化的基礎設施。定製化PGC需要B站積累更多的資金和目標客戶。

雖然當下時代,各大互聯網平臺言必稱“用戶年輕化”,但恐怕沒有哪個平臺願意放棄“前浪”。

互聯網的主流商業變現模式還是要依靠“前浪”們買單。某互聯網大佬曾經說過一句話:“別看現在的年輕人看不上茅臺,覺得這是給父母喝的玩意兒。等過了十年,他們還是會覺得茅臺最好。”

這其實反映出人類商業文化的某種本質:隨着個體的年齡、閱歷、經濟能力增長,絕大多數人的消費習慣會趨同。比如人到中年,會開始講求養生,對商品品質、品牌的訴求提升,因爲結婚成家,對居家消費用品的消費量上升。

也因此,B站必須儘快從亞文化升級爲擁抱“主流”,通過用戶羣“破圈”,完成對“前浪”用戶的覆蓋。縱觀二次元的鼻祖日本,二次元文化的商業變現模式中,大量用戶羣體爲“油膩大叔”。原因在於日本二次元文化的長期薰陶,以及其文化品類的豐富,讓很多“前浪”們也成爲二次元文化的擁躉,這可以讓二次元文化的各類商品找到足夠數量的買單者。

B站顯然不可能完全複製日本二次元文化商業變現的漸進路線,而必須加速相關進程。從B站年會到此次廣告,對準“前浪”的破圈用意再明顯不過:“前浪”們快來吧,在B站找到更多的年輕態。

當然,B站“破圈”效應究竟是一時熱度還是長久,目前還無法給出明確定論。縱觀互聯網領域,太過偏垂直類領域的平臺,要商業“破圈”都是道難題。B站還需更多的破題。

作者爲財經評論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