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在上海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上博文房供石的主要捐贈者胡可敏女士的父親胡兆康也是著名供石收藏家,其珍藏的供石現收藏於上海南翔古猗園“頑石齋”中。本文作者自小生活在古猗園旁,熟諳園中水石妙趣。本文從古代文人的賞石、書畫、園林關係着手,認爲山水畫的文脈與中國古典賞石的根底本就一脈相承。

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上海既不產石,論歷史在江南地區更是小字輩。但化劣勢爲優勢,那是上海人“螺螄殼裏做道場”的精密手段。就像上海博物館,場地大小恐怕要被許多國內博物館比下去,然而被稱爲國內文博界的半壁江山,自有其格局在。

以天圓地方之形態,坐落於大上海最核心的人民廣場,上博的格局與落子佈局,即便是在今日這偏處上博四樓一隅展室的供石展上,前前後後,怕也埋了不少草蛇灰線。

還記得前兩年上博門口那動輒一兩小時的長隊所等候的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嗎?那番熱鬧程度絲毫不亞於前後腳舉辦的日本國立博物館的顏真卿展。在那次展覽裏,吳偉業的《丹青寶筏圖軸》旁便立着一方英石,正是胡可敏女士捐贈的。

董其昌大展上的胡可敏所捐供石

董其昌大展上的供石在本次展覽上

是否布展者有意,不得而知,但石雖不能言,觀者卻能解意。山水畫的文脈,與中國古典賞石的根底,本來就是可以這麼不着痕跡地勾連上的。

今日這疫情之後上博的第一個特展看罷供石,接下去要做的展覽主題已經說明意圖——江南文化藝術展。

江南的文化,江南的煙雨山水,到今日大概有三四分是留存在文人的詩與畫裏了。“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所以今日上海博物館裏倘若只看供石,卻忽略掉這案上雲煙的範本,豈不是空入寶山?

因此從上博四樓的展室走出,信步下到三樓的書畫館,是要尋找這些傳統賞石的根底。那些看罷石頭就匆匆離去的人,恐怕是要後悔了。

胡可敏先生此次所捐的石頭裏,我尤其喜歡一塊小嶗山綠石“雲臺仙境”,塊壘之間,轉折精妙,與去年日本水石協會六月展出的那塊那智黑石“天竺棧道”堪稱一時瑜亮,兩者命名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雲臺仙境

那智黑石“天竺棧道”

自然,這種“段石”形態的妙品,也絕不能少了吳昌碩舊藏宋坑“小方壺”,本次上博展覽特意從庫房中請出來的。以往我總以爲這樣的形態欣賞起來,只是按日人之說,描摹危崖臨海之勢,殊不知在我國山水畫中,這般景觀本就是典範之景,本就在上博三樓所藏的蕭雲從的《山水冊》裏。再看與“雲臺仙境”相鄰的“歲月流華”,一峯獨立,上有平臺斜面,那分明就是董其昌《寶華山莊圖冊》裏的一角了。

蕭雲從《山水冊》

歲月流華

董其昌《寶華山莊圖冊》(部分)

在上博的樓上樓下流連,這畫與石的勾連可謂比比皆是。趙左的《仿大癡秋山無盡圖卷》裏的山水疊嶂,倘若胡女士看到了,不知是否會在其中看到她父親留在明代園林古猗園裏的山水盆景的影子。

趙左《仿大癡秋山無盡圖卷》(局部)

江南的山水之趣,賞石之妙,大概還存了一半在園林勝境裏。雖沒有蘇州園林那般聲名在外,上海的園子也未必不可觀。豫園裏存着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玉玲瓏”,孕育出董其昌的松江(華亭)則有名園醉白池。同樣歷史悠久的嘉定南翔古鎮也以園聞名,那就是古猗園。

嘉定南翔古猗園頑石齋

園中有樓名翠靄,是清代遺構,如今更以“頑石齋”留名,內藏74件供石與石盆景,便是胡可敏女士的父親胡兆康先生的晚年手筆。

古猗園內頑石齋

上博本次展覽上展出的太湖供石

頑石齋所藏供石

胡老先生是滬上著名古董商,也是上一代海派盆景賞石的領袖人物。除了收藏頑石(胡老先生取奇石都是經歷千萬年劫難與造化之力而“頑強留下來”之意,稱賞石爲頑石),他創作的山水盆景也妙不可言,青山綠水,處處分明,毫無拖泥帶水之感。

胡兆康先生所作山水盆景

不僅如此。胡老先生雖收藏古物,卻有十足的創新精神。將盆栽與掛軸合璧的做法,在1992年的上海堪稱前衛,而一組配以紅木底座的宣石,可獨立成景,亦可連綿成畫,據說曾在上海石界交流會上現場演示,引起轟動。我輩其生也晚,無緣親眼得見,只能看胡先生留下的黑白影像與旁人對此逸事的文字記載,追慕水石風流的揮灑之力。

胡兆康先生藏宣石

胡兆康先生藏宣石

不過倒是曾和胡老先生一樣,與古猗園的疊石、翠竹、麗池結下一些緣分。小時候曾隨父母寄居古猗園旁,就斜對着這園子的偏門,簡直將這園子當成了自己的“百草園”。現在想來,對水石妙趣的喜愛,或許就是自那時萌發的。三年前故地重遊,兒時讀書的小學如今已恢復舊觀成一方寶剎“雲翔寺”,寺的對面,當年小學生玩鬧的舊巷裏,則闢出土地復建了明代嘉定文人李流芳的檀園。李在書畫上是董其昌的追隨者,一輩子有“煙霞之癖”,因此建了個小小園林,錢謙益曾到此一訪,稱它“水木清華,市囂不至,一樹一石,皆長蘅(李流芳字長蘅)父子手自位置。琴書蕭閒,香茗郁烈,客過之者,恍如身在圖畫中。”

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今日這半天裏,樓上樓下,又如何不是“恍如身在圖畫中”呢?

相關推薦
  • 看吉林省博物院珍藏的張大千溥心畲:風流清逸,蕭疏奔放
  • 蘇軾、趙孟頫、董其昌在文人畫發展中的作用(上)
  • 英國“提香特展”今起正常展出,看畫家筆下衆神的愛情與慾望
  • 從《女史箴圖》中的長尾鳥說起,關於中國花鳥畫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