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3500字,阅读需要3分半钟

   居柳州 给你靠谱的买房建议

  区域关注|购房关注|家装课堂|楼市聚焦

  柳州楼市30年,如果用通俗易懂的词语描述,可以分为“不必买房”到“我要买房”两个时期,其中不乏许多“辗转买房”“躺着换房”“专业买房”的人,有人把买房的故事写成了一部成功史,也有人把自己买房的故事活生生熬成了血泪史。总之,不论如何,未来大家还将继续与房作斗争。 初期

  买房观念不强,房子基本靠国家

  楼市30年,于柳州而言,前10年其实是一个没有商品房的时代,在那个岁月里,最接近商品房的住宅,就是我们口中的“单位房”和“单位集资房”。退休公务员朱先生回忆,在2005年以前,他都住的单位房,第一套单位房分在跃进小区,现在这个小区还没拆。后来90年代初,市中心河堤一带建了一排“一线江景房”,我们就搬离了跃进小区,住上了当时的好房子。基本上入住的都是政府部门、以及临近重要企业的人。

  从前的“一线江景房”位置

  柳州楼市发展初期,是引入了期房机制的时代。据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黄湘红回忆,当时是90年代末,柳州第一个引入香港楼花制度,也就是期房制度的楼盘——鱼峰区的白云花园。当初买了白云花园的住户黄先生表示,自己就是个个体户,在周边白云市场做零食批发生意,从县城来的柳州,那时候生意做得还行就买了,十万块左右买了个三房。黄先生一类人,可以说是当时的刚需了。

  在这个商品房崛起的初期,那些分了房的人们,基本都享受着被发房的喜悦,直到后来众多本地房企项目在柳州重要位置建房,这些手中有钱的人们才开始了买房的道路,成为当年的改需一族,那时候五星街最贵,房价4500~5000元/平方米,海关及阳光100经典时代一带其次,约3000元/平方米,更多的是2000元/平方米左右甚至更低的住宅。

  吃蟹第一人,“下海”头阵兵

  楼市特征:柳州商品房雏形期,主要以政府平台公司、本土房企牵头承建为主。

  住房建设:国企唱主角

  受访者:韦先生

  年龄:55岁

  性别:男

  买房经历:住房改制,凑来2万元买下了我的家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

  在这个时期,土地开发是国有企业开发建设,但从开发设计上看,小区住宅向人性化发展的趋势已逐渐明显。当时我们二棉厂住的是胜利小区,一套房的建筑面积多数是60~80平方米左右,小区内设有大型广场花园,绿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这个小区也多次作为广西的样板小区,被多个城市前来考察。

  河东片区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和媳妇是国企双职工,单位能分到夫妻住房,每个月只用交几块钱的房租。后来,到了90年代中,住房改制,单位原来住的房子可以买下来了。我们把能借的亲戚都借了,把该省的钱都省了,攒了又攒,最后终于凑了3万多块钱买下了单位的这套两房,这才能继续在这套60平方米的住宅里住下来。

  如果放在现在,这个面积的房子就只能叫成小公寓,但对于当时来说,也背下了一笔数额不小的债务。虽然现在看觉得少,但是对于当年只有500多块钱的工资,靠固定工资过日子的小职员来讲,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这个在父母看来是很大的负担,因为他们一辈子没有欠过别人的债。

  但在那个年代,这套房满足我们一家四口居住。女儿大了,可以分开房间睡,小儿子就在我们房间隔了一个帘子就铺了张床睡。房子周边的交通和生活都较为便利,还有菜市场,孩子可以就近上学,我们夫妻上班也方便,这套房寄托了我全部的生活希望。

  逐地势而居,拒绝雨季被“泡”

  受访者:覃女士

  年龄:50岁

  性别:女

  买房经历:因为洪水,地势成了重要考虑因素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商品房的出现,让柳州人第一次看到了因地产改革带来的居住环境的转变,即使过去了许多年,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区依然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我是1996年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当时优先考虑了地势的问题,由于小时候家里住在柳江边上,每到夏天就看到洪水涨上来,到漫过我的膝盖,那几天都是爸爸让我跨在他的肩头上,走过一趟又一趟的洪水进家的日子。

  后来成家以后,和老公有能力买房了。那个年代买房,基本上都是现房。现房也容易看出房子的问题,每到雨停后,我就里里外外地看房屋,外墙是否浸水?楼顶是否漏水?小区及其所在路段路面是否积水,如果是,必须对房子说No;如果否,这里绝对是一个好口。我当时的要求就是要买小区楼栋地面的地势高过柳江河历史最高水位--92.43米的房。看了一遍之后,在柳州市区大多数地方,地势高过90米以上足矣。

  驾鹤路一带

  自己做了点小生意,存钱打算买房的之后两个月,我总在雨天跑遍柳州楼盘去看房。当时柳州就那几个商品房楼盘,那时候还骑着自行车,都被淋湿了。现在想来当时自己那么执着,就是想给自己找一个不被洪水内涝打扰的家。当时比较中意的就是香港新城和白云小区,香港新城售楼处曾盛况空前,经历过当年的市民们还清晰地记得,当年能住进香港新城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不少人扛着钱去抢房,当时我也动心了。

  后来回家和老公商量对比了一下,最后还是否了临江的香港新城,选择了地势比较高的白云小区,白云小区当时是卖“楼花”,就是现在的期房,最终房子定在这。想起当年,虽然买房、装修的时候感觉比较辛苦,但是想想也是容易多了,自己只是跑跑腿。房子虽然小点,只有70平方米,但是住起来还是比较温馨,里面承载了我们家的故事,跟丈夫的吵吵闹闹,还有女儿的出生。如今,孩子都长大了,我和丈夫还守着我们原来的老房子。

   成型

  大牌开始入驻,市场大体无变化

  本土房企经历了十几年丰硕的春天,渐渐发展成熟。当然,众多外来房企也一样。2013年,走在五星街上,快结婚的张先生接到了一张漂亮的传单,跟柳州日报打开一样大,印了漂亮的房子和园林,一看,恒大·翡翠龙庭。可是看到地段他却有些犹豫,最终,他选择了等待地段较好的步步高地王开盘。那时候,水南片还是城中村,偏远,不方便是它的代名词。恒大他是知道的,因为他也是一个足球爱好者,除此之外,他对“品牌房企”的概念,可以说是没什么特别感觉。

  河东桂中片区

  仍以翡翠龙庭为例,当时购买了翡翠龙庭的于先生表示,买房的主要原因是原来住在这附近,家里两房单位房太小了,想换个好房子住。而卢先生更幸运了,这是父亲单位拆迁后分的房子,这一时期棚改躺着买房的赢家,而他表示,若非拆迁,他家是断然买不起商品房的。可见当时种种,大家对品牌这个鲜花,看得还是没有需求这个面包重要。

  对于外来房企大量进驻柳州初期的市场环境,辉煌集团柳州公司市场研究部相关人员说道,柳州的大部分需求群体是刚需和刚改,尤其是刚需。这样的市场群体构成,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没有变过。大多数人在买房的时候,考虑得更多的仍然是位置、户型、价格等重要因素,在那个阶段,“品牌”这个东西在柳州市民心中就是插了一个旗子,有了一个印象,而决定他们是否购房的,还取决于上述关键因素,这跟外来还是本土并无直接关系,对于刚需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成熟

  品牌意识增强,购房观念渐转变

  房地产进入成熟期,大家的观念同时也开始发生转变,从一开始只想要一方遮雨檐,到后期丈母娘铁令,再到后来会考虑升值潜力、投资属性。采访中,有不止一个购房者表示,买品牌房企好呀,房子都设计得很漂亮,全国XX强房企,跟朋友说有面子,都觉得自己住的“豪宅”,而且品牌房企,未来升值潜力巨大。

  但也有不少购房者有不同看法。其中购房者蓝先生表示:“以前本土房企的房子,质量硬邦邦的,问题少,但是这些年看这些大房企,到处曝出质量问题,到处都在拉横幅,有时候都不是很敢买。可是,现在市场上基本都是外来房企,我还只能买他们的房子,本土的房,符合需求的太少了,甚至没有了。”

  广场解放路片

  对此现象,柳州市柳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生认为,撇开平台公司不谈,现在柳州市场已经基本没有所谓的本土房企了,柳州的市场总是跟随着一二线城市的趋势前行的,现在那些地方,本土房企基本消亡,柳州终将也是这个趋势,市民的选择也必然渐渐不会有本土这个因素。而有业内人士认为,本土房企不会完全消失,他们或去郊区,或去县城,或开发一些大房企不愿意啃的小项目,但这个市场总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供适合的群体去选择。

  辉煌集团柳州公司市场研究部相关人员表示,柳州购房者主体的需求至今仍是不变的,但这几年,外来房企在柳州深耕,变得更了解柳州人,也让柳州人更了解他们了。不少房企慢慢从复制粘贴,到设计出符合柳州人需求的产品。

  楼市后20年的故事

  

  

  亲爱的各位读者们,由于公众号界面总是改版,很怕大家会错过居柳州的推送,所以请各位宝宝动动可爱的手指,把居柳州星标或置顶哦。

  星标和置顶的方法在这里

  免责声明:

  1.本微信公众号正文及答复等全部内容,均为公众号运营者对相关问题的个人分析,旨在传达观点,交流意见,不作为指导、引导您进行相关投资、买卖的依据或风险担保。“楼市有风险,买卖需谨慎”

  2.文中所涉内容如有事实错误或侵权的,请告知我们,我们将依法核实后处理。

  3.法律顾问:广西思贝律师事务所阮子文律师。

  4.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以及隐私,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或其他途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文图|居柳州新闻部、画卷柳州

  排版|朵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