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2020年以来,关于“病毒”的讨论可以说并没有间断过,特别是针对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西伯利亚解冻的永久冻土到南极冰层以下未知的地方,也就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几个区域,都发现一些巨大的病毒,而这些病毒不仅封存很久,并且至今一部分都还具有传染力,可以说真的是令人比较惊讶的。

而根据《细胞》杂志研究报告指出,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研究人员们,再次揭示了神秘的巨型病毒,并进行了巨型病毒感染的起始结构和蛋白质组学表征分析,揭开了病毒最为关键的一部分。

这次研究的病毒是什么样的?

根据密歇根州立大学科学研究小组表示,科学家们主要是分析了巨型微生物以及它们感染细胞过程的关键指标,并且首次鉴定了病毒感染之中的集中关键蛋白。一般情况而言,巨型病毒的大小大于300纳米,可以活数千年。

作为比较,鼻病毒(应对普通感冒)约为30纳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人员克里斯汀·帕恩特(Kristin Parent)表示,巨型病毒的规模和复杂性巨大,在西伯利亚发现的巨型病毒在多年冻土中保存了30000年(3万年)后仍具有感染能力。

而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病毒的外壳(或衣壳)非常具有适应能力,能够在极端性的恶劣环境之下,保存完好的病毒基因组。而科学研究人员们在这次的分析之中,发现的南极病毒衣壳是具有二十“面体”,非常的大。而在外壳顶点之一的区域,存在一个专门的病毒基因组释放点,这就是巨型病毒的一个基本特点。

研究巨型病毒有何价值?

其实如今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些问题,面对病毒其实就算是在全球范围之中都是很“棘手”的问题,地球生命不能对所有的生命进行完美的“抵抗”,同时在每出现一次病毒的时候,我们才想办法,所以如今研究巨型病毒可以了解大体的病毒模型和传染能力,来进行对以后可能出现的病毒进行有效控制。

就如上面科学家们说,在冻土之中发现的病毒,保存了30000年后仍具有感染能力,这可以说体现了病毒的生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传染力都是很强的。

当然如今是我们主动在永久冻土去发现这些病毒,并且研究它们,其实也并是科学家们去找事情或者寻求病毒,这算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一个提前的准备,因为未来的气候可能会引发病毒的释放,这不是一个“开玩笑”的事情。

为何说气候会引发病毒是否?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气温的上升可对永久冻土的影响很大,气温越高永久冻土的融化就越强,那么病毒释放的可能性就越大,科学家们多年来也在警告,快速对气候变化做出响应,不然南北极冻土将可能彻底消失,而病毒就是被封存在冻土之中的一部分,其次还有就是甲烷,封存千年甚至万年的生物都可能全部被暴露出来。

其实最为典型的就是前段时间,科学家们发现了46000年历史的雌性有角百灵,18000岁的名为“ Dogor”的小狗,50000年历史的山狮幼崽“ Spartak”和部分保存完整的猛犸象。这都说明了大量的古老生物正在出现,而气温的上升可能就是背后的主要因素。所以气候变化的连锁效应真的不少,除此之外,极端性的天气现象也是与它存在关系的,例如高温,干旱,强风暴等等。

综合情况来说,未来我们人类还是要以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为主,不然气候将可能带来更多的威胁,而永久冻土病毒的释放也与气候相关,所以这可能也是科学家们一直警告的原因吧,气候真的不能再糟蹋下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