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虎前,作者极力渲染哨棒,目的就是在此埋下一个伏笔,让读者以为武松打老虎时,就是靠这根哨棒的。要知道,在这一回里,作者连续十九次提及这根哨棒,还写了武松各种拿棒的动作,比如“拴、提、拿、倚”等。

《水浒传》,一部中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与此同时,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而这一切均离不开兵器。
比如武松的哨棒,就是一件十分精彩的兵器。
在景阳冈打虎时,这根哨棒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表现出武松的勇猛。
在这一回中,大部分读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打虎的过程中,但是却忽略了哨棒。要知道,在这一回里,作者连续十九次提及这根哨棒,还写了武松各种拿棒的动作,比如“拴、提、拿、倚”等。尤其在酒店喝下十五碗酒后,武二郎绰了哨棒立起身来就走,横拖着哨棒上冈来,酒劲上来后将哨棒绾在肋下,酒发作时仅一手提哨棒,一手袒开胸膛。
打虎前,作者极力渲染哨棒,目的就是在此埋下一个伏笔,让读者以为武松打老虎时,就是靠这根哨棒的。比如上冈前,武松看官府榜文时,手里就拿着这根棒,有了打虎的武器,读者的心稍安。
谁知,当猛虎扑来时,武松慌忙之中将哨棒打在枯树上,还没有打着虎,那条哨棒却断成两截,手里只剩下一半了。原本有用之棒瞬间变为无用之棒,武松只能赤手空拳去打虎,让读者的心再次紧张起来。在打死虎之后,最后两次提及哨棒,是让读者的担心逐渐变成宽心。
作者反复十九次提及哨棒,看似多余,实际上各有妙用,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不同。
读完景阳冈这一回,很多读者不禁要问:像武松这样一条好汉,为何使用一打就断的武器?为什么不用其它武器?
首先,这应该是作者故意这样安排的。各位看官不妨想想,要是武松的哨棒很结实的话,他可能就靠哨棒打死老虎了,没看头。正是因为哨棒断了,武松才不得不赤手空拳打老虎,成就了武松一世英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