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通过观察太阳的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各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就这样,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如此周而复始……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上面那首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每一“气”,所代表的意思也必然不同!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自然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惊蛰前后乍暖还寒,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即表示昼夜平分。从这一天起,我国广大地区的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雨生百谷。此时,雨量充足而及时,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

芒种: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开始收藏种子。

夏至: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炎热的夏天悄然而至。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有反常年份,此时往往“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转凉,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的露珠,由此而得名“白露”

秋分: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此时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对农作物的影响很大,此时,要注意提前收割。

     冬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

大雪: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梅花悄然绽放。

大寒:天寒地冻,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生产生活,还被发现与人的状态有紧密的联系。一个火旺的人到了冬天就舒服了,一个木旺的人到了秋天就觉得最美。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大自然与人的关系,进而找到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很多方法在当今社会仍有其实用价值。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古老的知识系统被世界所承认,但是我们当代人因为很多人不再从事看天劳动的工作,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二十四节气都说了啥,但事实上了解自然规律才能让我们更好的与大自然相处,做为炎黄子孙,我们都有责任传承这一宝贵财富!

NOW

更多精彩内容,搜索公众号“壹元书院”关注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