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也许每一个子女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就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2014年7月,正在部队服役的闫波主动放弃了晋升四级警士长机会,并向部队提出转业申请。在战友们不解的眼神中,闫波办理完所有手续,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择业、创业,甚至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奔向了成都华西医院。

原来闫波的母亲柳爱荣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30年了,四肢关节已经严重变形,当时因为闫波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心理上受到沉重打击,病情愈发严重,吃饭穿衣梳洗全都需要照顾,生活几乎不能自理。闫波了解了母亲的情况后,放弃了晋升,也放弃了第一时间挑选安置单位的机会,而是和家人将母亲带到了医院治疗。

起初,母亲因四肢变形严重,一步路都走不了,闫波每天要做的是就是背着母亲往返于医院的各个诊室,问诊、拍片,一个人跑上跑下交钱拿药,侍奉母亲休息后,再默默地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等到病情稳定后,闫波便将母亲接回家中照顾,也将工作安置在了就近的临泽一中,方便照顾母亲。为了给母亲调理身体,他还在多年求医过程中从专家、医生那里学习了很多适合家用的养生疗法,针对长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为母亲购买了艾叶针灸养生仓、按摩脚盆给母亲做理疗,大大减轻了因关节疼痛带来的折磨。除此之外,还定期推着轮椅带母亲到全国各大医院治疗和复查,无论价格多么昂贵,只要母亲需要,闫波都倾其所有,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他觉得只要能够让母亲舒服一些,都是值得的。

说起从当初的选择,闫波并没有后悔,只是说:“放弃部队的工作和生活是因为我明白,那时候是我作为儿子承担家庭责任的时候。我是妻儿的依靠,更是母亲的依靠,做这样的选择没有什么值不值,更没有什么后悔的。现在我只觉得能让我妈舒服一些,我能多陪她一点就足够了。”

听着儿子这样说,又看着他还忙着为自己按摩腿脚,母亲的眼睛里也转起了泪花,感慨地说:“要不是我的病,儿子在部队应该也发展得很好。现在儿子每天三顿饭都要给我做好,看着我吃了才能安心上班,平日里他做完家务活还要照顾我,洗脚、洗头、喝药、做康复这些事一直都是他的,我真真觉得这辈子有这么个儿子就知足了啊。”

这些年来,妻子在乡镇小学工作,平时不能回家,家里做饭洗衣、照顾老人和料理孩子的事情全都由闫波承担,不论平日多忙,他都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抱怨。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都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闫波身上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闫波也会遇到难心事,但他从不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来,夫妻间琐事也从不在母亲面前争嘴,还常常教育妻儿要关心照顾好老人。有时候久病的母亲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他也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母亲哄开心。

前两年看到母亲在家中一人独处,常常郁郁寡欢,本想背着母亲多出去看看,但苦于以前的房子楼层高、没电梯,母亲上下楼一趟就要耗费很大的精力,难受好一阵子,这让闫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三考虑后,闫波卖掉了几年前刚买的房子,举债40余万元购买了一套有电梯的住房,虽然这让家里的经济条件一下紧张了许多,但好在能让母亲上下楼少遭些罪,闫波心里还是开心的。

如今母亲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等到天气好的时候,闫波就常常用轮椅推着母亲出门透透气,有时候是在楼下晒晒太阳,有时候是和领居们聊聊天。母亲觉得太麻烦他,闫波却对着母亲满足地说:“让您多晒晒太阳,和邻居聊聊天,心情就好了,病痛也就能减轻些。现在我照顾您就像您小时候养育我一样,小时候你是我的拐杖,现在我也能做您的拐杖了。”

在临泽一中问起闫波照顾母亲的事儿时,周边的同事不无赞叹。“闫波母亲虽然身患重病,夫妻俩也两地分居,儿子也还小,但是他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耽误过工作。平时下班以后见他也是匆忙回家为母亲做饭,照顾母亲,有时还要接送孩子,就算这样没从听他喊累。我还听说去年春节为了给母亲看病,他的年也是在华西医院过的,他确实是我们师生中孝老爱亲的典范。”闫波的同事余建宏老师说道。

“我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大事,我做的不过都是为人子女该做的事情而已。”这是闫波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临行前问起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解释道:“在我看来,孝敬父母是我应尽的责任,我这样做也是给我的孩子做个榜样,让他能够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养成孝老爱亲的良好品德。毕竟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只希望我们能做好子女该做的事,尽到该尽的孝。”(王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