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文山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欢迎来到百家号夕阳独幕,小编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下迦太基史中汉尼拔的崛起和坎尼之战。小编了解到,汉尼拔曾在神的面前发誓,要终身与罗马为敌,他清楚地知道,如果萨贡托陷落意味着什么。他已经为将来的战役做好了准备,他作为军事家的伟大声名脍炙人口,这要得益于他将付出的让人难以置信的艰辛和取得的一系列史诗般壮丽的军事胜利。
汉尼拔的魅力同他的年龄不成正比,许多曾经在他父亲麾下效死的将士现在转而无限崇拜这位年轻人。几乎没有其他将领,能够如汉尼拔这样具有极强的自信、超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想象力。不知道手握雄师叱咤风云的亚历山大会如何评价迦太基的汉尼拔,迦太基军队无论是武器还是训练都远不如罗马军团,而汉尼拔居然能够取得如此的战绩。现代人非常熟悉汉尼拔领军翻越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并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故事,这既说明了汉尼拔的功业的伟大,又让人产生了怀疑,翻越阿尔卑斯山,这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然而,铁证如山。
公元前241年,罗马击败了迦太基,成为了西地中海唯一的海军强国,颐指气使,意气风发。迦太基不仅失去了大部分的海军,还顺带失去了西西里岛、撒丁岛科和科西嘉岛。这些岛屿附近的水域,罗马的五桨座战船处处可见。所以,只有从陆地才能有效攻击罗马。有必要先提一下汉尼拔的军事准备活动。翻越阿尔卑斯山可不仅仅是长途跋涉而已,沿途还有潜在的敌人,这些人很可能会卷入罗马与迦太基的冲突。马利西亚(即后世的马赛,一译者注),正位于通往意大利最靠南和最近的路线上,这是一个古老的希腊城邦,和罗马当时是友邦。这条路线离海岸也比较近,罗马海军登陆易如反掌。汉尼拔没有走这条路线,他选择了一条离海岸更远的路线,一条内陆线,事先他尽可能地做好了准备,派言行得体的使团争取沿线彪悍的凯尔特人的支持。
他于公元前218年告别了迦太基,带领一支人数大约在9万的混合兵种步兵大军和12000名骑兵远征意大利。为了避免士兵逃亡士兵在本土作战时常会开小差——汉尼拔起用来自非洲的士兵,替换了众多的凯尔特-伊比利亚人。当时汉尼拔还拥有37头战象虽然这支迦太基军队成分复杂,但是各色人经过几十年的征战,几十年的艰辛,几十年的胜败,都能紧密团结在谙熟军情的迦太基将领的周围。而他们的领导核心就是坚定而卓越的指挥官汉尼拔。迦太基军队抵达了位于马利西亚极北处的罗纳河,此地非常荒蛮,大部分士兵平生首次踏足。心怀敌意的凯尔特人在宽广的河流对岸虎视眈眈,汉尼拔的手下进入当地的丛林,砍伐木材建造了木筏,准备过河。战象也上了木筏,为了让战象免于惊恐,木筏上堆起了泥土和灌木。
时机一到,迦太基大军一下子全部过了河,大军过河气势磅礴,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对岸的凯尔特人吓得四散而逃。单这一项功绩就足以让汉尼拔彪炳千秋,因为迦太基大军渡过罗纳河堪称奇迹,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先进的工程技术但是在跨越比利牛斯山时,敌对部落威胁到了他进军意大利,于是他不得不留下数千人同这些部落周旋。接下来,当天进入阿尔卑斯山区的时候,他面对着的是一个他无从了解的世界。此时的汉尼拔如同一个胆大包天的赌徒,骰子已经掷出去了,是输是赢,很快就能见分晓。当汉尼拔的大军于公元前218年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隘口时,他们最大的敌人是严冬,阿尔卑斯山区冬天天气的严酷可想而知。天气阴晴无常,岩石时常塌方,山地民族随时可能发动袭击,这对疲惫不堪的士兵和随行的后勤人员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这是无法想象的一个世界。
自远征开始,迦太基大军就减员严重,原因之一是汉尼拔迫于形势考虑在后方留下了一部分卫部队以保障进军线路的安全,这么做也是为了可能的撤退打算。公元前218年年末,当他们到达位于意大利极北处的波河(意大利最大河流,源出阿尔卑斯山西段的维佐峰,东流注入亚得里亚海,一译者注)山谷时,士兵们不禁欢声四起,他们看到的这片罗马人称之为“山南高点”的地方,处处果园芬芳,天气明媚。这片位于山谷中的区域与其说属于意大利的罗马人,不如说属于凯尔特人,当地人热烈欢迎反抗罗马的迦太基人的到来,甚至还有人加入了迦太基大军。从阿尔卑斯山出来的时候汉尼拔手下还有大约2万步兵和6000骑兵,战象可能还剩下20头活着走了出来。不消说他真心实意地欢迎任何高卢勇士加入他的阵营。在塔西努斯击败罗马人之后,他从当地高卢人中征募了好几千勇士,加入到他反罗马的事业。
他在特拉比亚之役中,先是消耗罗马步兵体力,然后动用优秀的迦太基骑兵从侧翼发动了一系列打击,展现了自己高超的战术。第二年,他在特拉西梅诺湖畔精心策划了一次伏击,当罗马军团列队开入伏击圈时,迦太基军队发动了猛攻,把罗马人赶进了湖里,把湖畔变成了临时的屠场。对罗马人而言,汉尼拔好比是天降灾星。到此为止,罗马已经伤亡了6万名罗马士兵和盟军士兵,而汉尼拔则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岿然不动乘罗马人团团乱转时,汉尼拔向南进发,冀望能够说服当地人加入反罗马的事业,切断罗马和意大利盟友之间的盟约。公元前216年,罗马征募训练了一支大军,人数达到了9万多,这充分表明罗马能够从意大利盟国那里获得巨大的人力资源支持。汉尼拔没有能够破坏罗马和意大利其他国家间的同盟,盟约是罗马帝国的筋骨。简单来说,是罗马的盟国拒绝同罗马绝交。
也许这些盟国会因为迦太基大胜罗马而改变心意。同罗马这头巨兽交战,汉尼拔手中有大约55000人。自从来到意大利,他接二连三地取胜,成了罗马人的瘟神,但是他的军事行动离迦太基本土太远,战线太长,这样下去可以拖多久呢?两军终于在意大利东南部的坎尼遭遇,罗马军队人数远远大于迦太基,于是汉尼拔作出了决定,不知是早有谋划还是临时决定,一举成就了他千古名将的地位。面对罗马人,他将阵布成新月形,中央凸出,将最强的重步兵和身经百战的骑兵布置在两翼,离阵中央的步兵很远。于是,罗马人集中兵力攻击迦太基大军的中央,当迦太基人的阵线开始后撤时,罗马人乘势全力追击,以为已经击垮了汉尼拔的主力。但是罗马人实际上中了汉尼拔的计。
罗马军团全力推进,而迦太基阵线慢慢从凸形变成了凹形,罗马人等于落入了迦太基人的口袋。现在汉尼拔的两翼开始合围,迦太基骑兵迅猛冲击罗马人,如铁钳一般。罗马人还没有回过神,就冲进了死亡之地。坎尼之役对于罗马人而言异常残酷,因为迦太基的包围战术已臻完美。汉尼拔实现了每个将领的梦想,那就是把敌人一个不剩地全部包围,轻轻松松杀个一干二净。这种杀戮即使用古代的血腥标准来看,也是技术性的屠杀了。现在迦太基的士兵杀向中央,意大利人仿佛被关进畜栏一样,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听任屠杀。军团战士没有空间可以施展自己的武器,因为已经全部挤到了一块,动弹不得。杀戮继续着,尸首狼藉,伤者无数,最后很多罗马人干脆只能装死,以求躲过这场大屠杀。汉尼拔的人还是在尸体堆中砍杀,戳刺,最后都没有力气再杀人了。
据波利比奥斯(公元前200年一前118年,古希腊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所说,有7万罗马人战死。李维(公元前59年一前17年,古罗马历史学家)对此有更接近实际的估计,大约为5万人。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坎尼战场上铺满了罗马士兵的厂首。罗马人这次面对的灾难堪称是前面几次失败的总和,仅仅一个可怕的下午,就死了这么多人。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