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长三角高校大学生情商教育论坛在我校开幕。本次论坛由浙江省教育厅下沙高教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我校联合主办,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北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及我校党委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国际情绪智能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四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浙江理工大学,以“健康情绪、积极情感——情商助力美好人生”为主题,共同探讨大学生情商教育。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何铨寿,下沙高教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胡惠华,副校长王剑俊,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上海心理学会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卢家楣,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理事长陈增堂,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晓刚,江苏省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戴兆骏,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陈致宇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党委学工部部长胡琦主持。

王剑俊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我校情商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色成果,希望长三角各高校及相关专业机构能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沟通与合作,助推大学生情商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

胡惠华介绍了下沙高教园区的基本情况,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心理育人及大学生情商教育方面开展的有效探索,期待在长三角地区有关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高校的协同努力下,依托联合研究机构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打造长三角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标杆,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取得积极成效。

陈增堂代表长三角专业咨询机构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从学校健康教育的实践出发阐释了大学生情商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并代表四地专业机构表示愿意共同致力于大学生情商素质提升的研究和实践。为加强资源整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地相关专业机构拟成立长三角高校大学生情商教育联合研究中心,戴兆骏和王晓刚共同为“长三角高校大学生情商教育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开幕式后,论坛举行了专家报告和交流研讨。国内情商教育研究资深专家卢家楣教授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黄晞建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情绪智力的内涵、结构和功能》和《思想政治心理学中的情商修养》的报告。“青年情感素质提升”圆桌论坛上,同济大学、江苏大学以及我校等8所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以及有关政府、医院代表分别从学校育人体系设计、课程教学、心理咨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支持等视角对高校心理育人及情商教育工作展开了研讨。

我校自2006年以来,积极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学习借鉴兄弟高校的经验和做法,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情商理论的本土化为起点,探索把情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扎实推进情商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相关成果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还于2017年成立了大学生情商教育研究中心,致力于加强情商科普及教育实践,推动相关科学研究。

本次论坛召开以及长三角高校大学生情商教育研究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召开,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寻求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以研究带动工作,进一步提升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视野、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协作攻关,为长三角高校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内容来源 |  党委学工部

推荐阅读

浙理人物 | 践诺十年,春风默默——记“浙江省学生资助最美人物20强”陈璐老师

浙理人物 | 情系丝绸,学者匠心 ——访我校“省高校优秀教师”周赳教授

《光明日报》头版报道:浙理教师助力社会心理服务工程

觉得不错,请点个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