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在香港中环的歌赋街上,不用看地图,也不用问路人,直接的朝人最多的地方走过去就对了,坐落在这条街道上的“九记牛腩”没有一天不排着队的,排队的人硬生生的占据了大半条街道,大树下、街道的台阶上、未开张的店面前都蹲满了人,每个都捧着一碗牛腩面大快朵颐。大块的牛腩送入口中,绵软可口,火候恰到好处,再嗦上一口面条,面条的每一缝隙都被牛腩汤的鲜味填充的满满当当,面条是带着一点韧劲的,在牙齿和舌头的持续翻转、咀嚼下,不断激发出牛腩汤的味道,吃面不能出声,现在哪里还顾得上那么多。

走在香港中环的歌赋街上,不用看地图,也不用问路人,直接的朝人最多的地方走过去就对了,坐落在这条街道上的“九记牛腩”没有一天不排着队的,排队的人硬生生的占据了大半条街道,大树下、街道的台阶上、未开张的店面前都蹲满了人,每个都捧着一碗牛腩面大快朵颐。

这一碗九记牛腩

“外卖右边排队,堂食左边排队”。

这一碗九记牛腩

蹲在外面吃似乎不利于拍照,便加入了将近50米的队伍中去。路过每一个排队的人的面前时,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望着,此时中午两点。肚子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却始终想尝一尝这一碗让众多好吃嘴魂牵梦萦的牛腩面,听说周润发、张学友、张国荣都是这队伍中的一员。

九记牛腩厉害的不仅仅是面,还有这家店的老板九哥。看过一篇写九哥的文章,说九哥以前是个古惑仔,没错,就是港剧中的那种。九哥的家里是卖牛腩面的,相传是祖传的手艺。在香港,人们对于牛腩面的痴迷就类似于重庆的小面、四川的担担面、河南的烩面、山西的刀削面.....要想凭着一碗牛腩面在这里立足,不亚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点真本事是不行的。九哥年轻的时候脾气爆,打架这种事情已经是家常便饭,搞不好提着刀出来也是有可能的。话说九哥在外面混的风生水起,父亲却不幸离世,留下了这个面店,在母亲的劝说下接手了家里的买卖,九哥年轻时容不得有人说他的面不好吃,现在虽然脾气好了点,却还是暴脾气。

队伍在一点点的龟速前进,有两个穿着民国时期衣服的小姑娘在外卖口一个人买了一碗牛腩面,先是用手捧着面蹲在地上吃,可能因为太烫,索性把面放在台阶上,撅着屁股蹲着吃,幸好只是八九岁的小姑娘,要是成年人被拍下来发在朋友圈里可能这就是过不去的坎了。

这一碗九记牛腩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终于从离店50米的地方站在了店门口,下一个便是我。

这一碗九记牛腩

店里是一位中年大叔在张罗,也不知他是否就是九叔,但看脾气挺像。香港的餐厅都是要拼桌的,本身狭小的餐厅放尽可能多的桌子,只在中间留了一条上菜的通道,五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围挤在一张桌上,只因为一碗牛腩面彼此会心一笑。要了一碗清汤牛腩伊面,伊面又称伊府面,用它最能吸收汤的鲜美。不出5分钟面到上桌,小小的一碗,中间却躺了几大块牛腩肉,牛腩是牛的肚皮部分,周围有筋膜,只有和牛骨一起长时间的炖煮,使牛腩绵软可口,才会好吃。喝上一口汤,虽然是清汤,汤头的味道却十分浓郁。一股,不,是持续的鲜味紧紧的包裹着口腔,不容得有其他东西贸然闯入。大块的牛腩送入口中,绵软可口,火候恰到好处,再嗦上一口面条,面条的每一缝隙都被牛腩汤的鲜味填充的满满当当,面条是带着一点韧劲的,在牙齿和舌头的持续翻转、咀嚼下,不断激发出牛腩汤的味道,吃面不能出声,现在哪里还顾得上那么多?三下五除二一碗牛腩面就下了肚,面没了,汤也喝得干干净净,只有那一碗鲜味还回荡在舌齿间,《列子·汤问》有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若是吃了这一碗牛腩面,怕是“余味绕舌,三日不绝”了。

这一碗九记牛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