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除了在塞班、硫磺岛极少数岛屿日本能和美军打成伤亡均势以外,其他的岛屿争夺战中,大部分都处于被吊打碾压的态势。

不过,根据人品守恒定律,日本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也曾雄起过一回,不仅创造了属于日本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和美军打成了0:300的战损比,至今仍然是美军战损比最大的一次战斗。

1943年8月,由美军和加拿大军联合发起的夺回阿留申群岛基斯卡岛战役,被命名为“茅舍行动(Operation Cottage)”。

由于之前在临近的阿图岛战役的惨败,守岛2800余名日军全军覆灭,更是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首次发出了“玉碎”了电文。

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大本营决定撤兵,由木村昌福海军少将率领第一水雷战队,在美军占尽海空优势,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竟然利用白令海的浓雾和夜色,在7月29日晚上就把岛上剩下的5200人都撤了出去,后来被称为“基斯卡的奇迹”,也是二战时期最不可思议的战略撤退行动。日本在1965年的时候还根据这事儿拍了一部电影。

然后美军狂轰滥炸了数十日,直到8月15日的时候,包括美加两军的34,426人才登岛,三天后才发现日本人已经全部撤走了,丢下的活物只有三条狗。

美军与岛上并不存在的敌人激战三天,日军无一伤亡,美加军队因为诡雷、陷阱、友军误击等,一共死亡122人,同时有191人失踪,其中以驱逐舰阿伯纳·里德号(USS Abner Read ,DD-526)碰到水雷造成71人死亡最为严重。如果以交换比来看的话,0:300可见美加联军真的是“损失惨重”了。

美国战史家塞缪尔·莫里斯是这样评论这场基斯卡岛登陆战的:

“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具实战气氛的登陆演习”。

现在的基斯卡岛无人居住,岛上仍然遗留下大量日军的战争用品,成为了一个热门的二战遗迹景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