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公布了前三季度社会融资地区分布情况!广东、浙江、北京、江苏,是2018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额”总量最大的省市。

整体上看,西北地区融资水平最低,其次是东北三省。中部的湖南、湖北、安徽中规中矩。四大直辖市里,有两大直辖市出现了显著下滑——上海和天津。其中上海的下降幅度,令人感到震撼。

一般来说,社会融资规模的多少,可以直接判断该地区受资本的青睐程度高低,同时也能判断该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和发展水平如何。

广东、浙江、北京、江苏四省市作为发达区域,拥有走在全国前沿的经济水平和体系,这是“热钱”非常喜欢的一点,基础设施完善且强悍,服务体系发达,拥有大量外来人口,劳动力充足,很显然在这些地方投资,所承担的风险会的低的多。

有人要有疑问了,这根房价有什么关系,别急,先来看看今天统计局发布的10月份70城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从70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来看,东北四城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房价同比去年增幅都在10%以上,但是东北三省整体的社会融资规模却很靠后。那么问题来了,东北在有限的社会融资规模下,却保持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很显然,大量的资金被投放到地产市场。

不是地域黑,但民间确有东北“轻工业喊麦,重工业烧烤”的说法,现在似乎可以改成“重工业房地产”,经济缺乏增长点,老工业体系活力不足,寄希望于地产显然不是长久的办法。

往南的三亚也有同样类似的问题,整体融资规模不足,但房价上涨却很快,但三亚如果房地产玩不转,还有旅游这张遮羞布,何况天涯海角的地理位置,简直比冰天雪地的东三省好太多。

其实合理的状态,应该是有一定的社会融资规模和增量,但房价不会上浮过快。很明显,几个一线省市做的很好。其中北京、广州房价同比去年上浮0.8%、4.7%,上海和深圳同比2017年则下降0.4%。同比上浮不大的还有厦门、南京、杭州等沿海地区热点城市。

就如前文中说的,这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并不是单靠一条腿走路,房地产只是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有效补充,不是救命稻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生态必然吸引资本进入,资本流入反哺城市,促进城市发展,良性的循环才是王道。

谈这些的意义在哪里,并不是用很高的腔调指点江山,贬此褒彼,而是在目前楼市大环境下,该怎么去对本地市场做一个正确合理的判断,万流归海,最终还是要回到买房这个问题上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