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惑,年龄来了,眼睛昏花,记忆力减退了,两鬓已现白丝,意兴,体力,什么都不如年轻的时候,时常会感觉到难以启齿的寂寞。尤其知友的逐渐减少和疏远,缺乏交际上的温暖的慰藉。更需要时常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聚聚。

中年负重,有太多的牵绊,各自都在忙自己的事。能聚到一起,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友谊不在像年轻人那么浓烈,更多的是如同茶一般的温热,暖心又熟悉。

人到中年,已经体验人生百味。尽管也有压力与烦恼,但大多数都能开怀一笑,平和地接受它们,化解它们。我喜欢看着他们大口地喝酒一饮而尽的样子。那种欣然面对生活,不再狭隘浮躁,周身散发出的是一种秋意淡然。

一个人年龄越大,走过的地方当过的职务越多,认识的人理应该更多。可是相识的人并不都是朋友。我们和许多人相识,或是因了事务关系,或是因了偶然的机缘,见面时点头或握手,有事时走访或通信,口头上彼此也称“朋友”,笔头上或称“仁兄”,诸如此类,其实是一种社交上的客套,和“顿首“百拜”同是仪式的虚伪。这种交际可以说是社交,和真正的友谊相差似乎很远。

小时候觉得,友谊对我们可能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甚至比喜欢女生来的更真切。年轻时的友谊,入世未深,打算计较的念头也少,朋友的结成全由于志趣相近或性情适合,差不多可以说是“无所为”的,性质比较地纯粹。

慢慢长大,生活开始忙碌,有了工作,有了家庭,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有更多事情要去忙,友谊的比重好像不再那么强烈。只是每月会时而问候一句“最近好吗?有时间出来吃饭啊”。相聚时吐槽生活,在好友身上寻找一些“强大”的语言支持,享受防空洞般的保护,然后各自再回到现实。

到了成年以后,彼此都有了生活的重担须负,入世既深,顾忌的方面也自然加多起来,在交际上不许你不计较,不许你不打算,结果彼此都“钩心斗角”,像七巧板似地只选定了某一方面和对方去接合。这样的接合当然是很不坚固的,尤其是现代这样什么都到了尖锐化的时代。

中年人的饭局或酒局,在不知不觉中,话题就转到旧事上去。无意识地会感到一种温暖的慰藉。可是这些旧友一年比一年减少了,本来就屈指可数的几个,少去一个都是无法弥补的。

历经悲观,人到中年,才渐渐懂得:过去的自己,最愚昧的地方,就是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争吵和解释、抱怨和指责、控制和索取上。恰恰忘记了,生命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是自由而丰盈地去爱,是忘我而真诚地去给。

人生就像是一个车站,聚集了分散了;昨天就像是一道风景,看见了模糊了;时间就像是一个过客,记住了遗忘了;生活就像是一个漏斗,得到了失去了;情谊就像是一桌宴席,温热了寒凉了。

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不爱你的人。但同时应该拥有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和刻在生命里的坚强,活出一种心情。

纵然人生如戏,从来也都来不及彩排,但戏中导演,却是我们自己。剧情或悲或喜,其实都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给这场如戏人生赋予怎样的灵魂。

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不要想得太多,简单一点,淡然一点,生活便不会那么累。用你的心,去感知别人的冷暖,给别人多一点尊重,多一些余地,相信你的友善,定能换回一份人心本性的成年人的友谊。

人生是一趟单程车,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善待自己,珍惜今天,期待明天。那些走过的错过的,都不会再回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