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优化河涌水岸营造完整街道骑楼空间

    恩宁路将营造一条640米的完整街道骑楼空间。肖雄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怀宇 通讯员/穗国规宣)备受关注的恩宁路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有了重要进展。15日下午,《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和《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试点详细设计及实施方案》在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18年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为恩宁路改造二期工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规划和实施方案,恩宁路改造重点从环境、品质、民生、街区四大方面进行,打造最广州、最国际的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开放给大众享受的公共水岸,优化总长500米的恩宁涌水岸空间;提升恩宁路街道空间品质,营造一条640米的完整街道骑楼空间。

    保护利用规划▶▷严格保护传统街巷及恩宁路骑楼街的尺度、走向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历史城区内,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街区地处荔湾区恩宁路,与龙津西路、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是广州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至今仍保留清末民国时期广州西关商贸区的布局形态,区内保留的文物建筑有八和会馆、李小龙祖居等,与多宝路、昌华大街、宝华路和上下九—第十甫历史文化街区相邻。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划定保护范围总面积16.03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5.3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0.65公顷。实施方案设计面积6.6公顷。位于永庆坊以东、骑楼街以北,包括恩宁路骑楼街两侧建筑、恩宁涌南侧区域。

    保护利用规划于2016年12月正式启动,项目组在针对历史文化街区逐个建筑和逐条街巷进行深入调研、实地勘察和充分的公众参与调查后确定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并提出保护要求,同时对城市规划提出调整建议。实施方案于2018年3月启动,由具有成熟的保护利用设计经验的国际团队和本地单位组成设计联盟。

    保护对象包括两大部分。

    物质性要素包括:历史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7处、历史建筑7处、传统风貌建筑5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31处);传统街巷及恩宁路骑楼街的尺度、走向;颜家巷、恩宁西街、永庆一巷、永庆二巷等传统街巷格局、街区整体风貌和节点要素。

    非物质性要素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粤剧)、省级非遗项目(西关打铜工艺)传统节庆与民俗、传统手工艺和名人故、旧居等。

    保护范围控制要求:在保护范围内,本规划针对建筑高度、建筑物分类保护整治等内容提出了控制要求。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保护和修缮;核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以及危房原址重建,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2米以下;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新建、扩建工程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改建、修缮和危房原址重建活动不得增加具有合法产权的原有房屋的建筑高度。

    实施方案▶▷增加邻里中心保留传承传统特色业态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试点详细设计及实施方案》为恩宁路改造制定的详细的目标定位:针对环境、品质、民生、街区四大方面打造最广州、最国际的历史文化街区,传承西关历史文脉,探索保护与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径,塑造一个展现美丽宜居花城魅力的文化活力区,成为广州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典范。

    修复整体空间形态。修补街区肌理,保护现有传统街巷,尊重传统空间肌理和风貌,通过尊重现实发展情况,采取正向调整,修补整体街区肌理。响应街区保护规划高度控制要求,严格控制建筑高度,金声电影院按照现状高度进行个案审查。

    促进建筑保护利用。对照保护规划建筑要求,实施方案对建筑设计和处理方式分为保护、整治和复建三类,针对外立面、内部空间和第五立面提出修缮提升措施。

    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打造开放给大众享受的公共水岸,优化总长500米的恩宁涌水岸空间;提升恩宁路街道空间品质,营造一条640米的完整街道骑楼空间;疏导区域慢行通廊网络,形成连续而有趣的慢行宜居环境。

    优化服务功能与活力。保留传承传统特色业态,留出让人沉思、让人发呆的地方。因地制宜注入新业态,提升人的体验感,鼓励多功能混合利用提高街区活力。结合建筑改造和地块建设增加邻里中心等社区设施,促进社区生活与文商旅相融合。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渐进式分期推进、分区实施、分级整治,从长远解决社区功能性问题,优先推进骑楼街等重要公共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社会民生项目。

    促进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保护传统肌理街巷;保护67株现状树木;保护提升640米骑楼街道品质;活化贯通500米公共水岸;增加约9000平方米公共活动空间;落实保护规划13处公服设施并新增多处传统文化、当代艺术、社区服务和旅游服务设施;活化4栋文物周边场所、5栋历史建筑、2栋传统风貌建筑和22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

    创新方式▶▷从规划、实施方案到建设进行一体化探索

    市国土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恩宁路改造多年来备受关注。本次是从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到实施建设的全过程、一体化探索。实施方案遵循落实保护规划要求,创新了面向实施的规划设计方法和工作流程。方案编制从保护要求和实施更新两个视角同时切入,编制过程与保护规划和现场动态条件不断协调融合。实施方案响应落实保护规划控制要求,探索确定具体建设量,对实施建设控制和指引。

    此外,针对恩宁路实施方案的特殊性,在传统的技术论证和方案设计手法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倾斜摄影和三维模拟技术,对设计方案的推敲过程加入了更直观的模拟设计手段。探索了在仿真模拟环境中推敲设计方案与现状环境衔接和与周边街区融合、生态保护、综合交通、空间营造、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建设方法。

    与此同时,为了把握社会公众的多元诉求,市—区—社区三级联动开展从方案编制到实施阶段的共同缔造。市国规委、市更新局等部门负责技术协调和组织统筹;区政府负责实施统筹,面向现场进行建设协调和后期运营管理;社区、居民及未来实施运营主体联合推动保护更新与微改造。荔湾区委区政府制定了配套文件《荔湾区恩宁路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建立规划设计、建设监管、公众参与等专家委员会制度。多主体多角度实践共同缔造,建构适于老城区现状条件复杂的小地块渐进式更新实施的工作方法和动态管理模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