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17年,中国快递共消耗了200亿个快递袋,全部排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225圈,比美国、日本、欧盟三个国家加在一起还多。

  第10个“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刚刚过去,今年“双十一”当天总成交额为2135亿元人民币,远超2017年的成交额,同时快递袋使用数量也水涨船高。

  在这消费狂欢的背后,是不容小觑的快递塑料袋污染。

  在等待快递的今天,遇言姐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王曦。

  王曦是清华大学高材生,曾在美国深造,她怀着一腔环保的热血,回到了中国,不仅仅是呼吁环保,更是用行动改善了快递塑料袋污染的现状

  让我们跟着王曦走近快递塑料袋污染的问题,了解塑料污染已经给我们的生存构成了哪些威胁,为了改善污染的现状,我们能做什么?

  以下是对话全文

  拨云见日——环保意识的萌生

  

  “蔚路循环”的发起人王曦,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乔治城大学,曾在美国、伦敦和中国香港生活工作。

  关注实事与科技,曾作为凤凰科技、36氪的特邀记者,采访了GoPro、Airbnb等知名科技创新公司创始人,以特邀海外研究员的身份参与央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策划并组织了对Facebook创始人Mark Elliot Zuckerberg(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的采访。

  多国的视野和经历,令她越来越发现环保的重要性。

  王曦从小就对环保感兴趣。在她幼年时,一直有个好奇的问题: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最后都去了哪里?直到后来上了清华,尽管本科学习的专业是建筑环境与社会工程,但是她仍然会关注垃圾桶里新增的垃圾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在多个国家生活过之后,王曦发现,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的新一代青年已经感受到了环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对环保还是停留在意识层面,仍然欠缺行动力。

  

  王曦表示,污染问题已经是我们生存的威胁了——塑料随着生物链的循环,进入到我们的食物中,人类粪便中首次发现了塑料。同时,男性精子的数量与塑料制品的总产量成高度相关的反比。所以我们再也不能够说塑料污染对人类的生存没有直接的威胁了。

  2016年回国后,怀着对自然环境的敬畏,王曦对环保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如果到2050年,全球人口达到96亿,要维持现有的生活习惯,需要几乎相当于三个地球的面积;而资源快速利用的同时,我们也急速地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资料显示在过去的三到五年里,垃圾量最大的两个类别是:快递包装和外卖餐盒。

  环保工作需要从一个小的品类切入,在调查中她发现,一年使用的200亿个快递塑料袋如果接连排起来,将近地球赤道的280圈;如果摆列在足球场上,可以摆出14000层大厦来。

  于是她决定从解决快递塑料袋污染开始。所以“蔚路循环”在同年的12月16日正式发起。

  为了了解快递袋的使用, 她花了半年的时间调研市场,包括亲自去做快递员、卖家的打包操作员、中国亚马逊分拣员;了解了整个物流流程后,大概又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去打磨产品和模式。

  他们推出了一整套系统,既包括可以用于替换一次性快递塑料袋的“环保循环袋”,还包括了用于大家去归还“循环袋”的“循环桶”。

  “蔚路循环”的循环袋选用的原材料不同于普通快递袋,高质量的蓝色循环袋可使用50次左右破损率在千分之一以下。比起普通快递袋几毛钱的成本,蓝色循环袋的成本高达十元左右。而这个高成本的项目能够持续做下去需要提高回收率,以及公众认知。

  迄今为止,最新的平均回收率是77%,宣传力度最低的高校回收率将近30%,而模型显示只有归还率达到98%时,才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王曦表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雷厉风行——环保行动的开展

  

  研究显示,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中国2/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80万亩。

  每个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这些塑料袋在降解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专家推测,有50%的人类身体内含有微塑料残留。

  这么严峻的态势已经是迫在眉睫,需要我们的重视和投入,而王曦就是走在环保前列的人,她创办的“蔚路循环”就是用以改善塑料污染这一棘手的问题。

  “蔚路循环”是新型的环保项目,所以当他们在选择首发推广人群的时候,优先选择了高校。因为对比社区、办公室等场所,高校的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是最强的,且他们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加之学生宿舍的人口密度是最集中的。因此在2018年4月份的时候,“蔚路循环”的项目已经在杭州三所高校实行。

  今年下半年到现在为止,她们的宣传推广覆盖了11所高校,在5所高校实际投入运营,未来也将会有新的循环桶铺设到其它的高校。

  在创立“蔚路循环”之初,王曦受到了亲朋好友的好意劝阻,因为环保是一个短期见不到成果的工作,它需要多代人的一同投入和重视。但是在她推进环保事业的过程中,她意识到环保是件越做越执着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和的朋友,也影响了很多人的环保观念。

  ▲ 2018年8月,王曦参加青年气候大会

  例如,与某宝商家合作就是一个小挑战,因为对于卖家来说,使用蓝色循环快递袋会降低打包效率,甚至需要额外的员工来打包循环快递袋,但是王曦持续不断地游说卖家,同时因为她前期对市场的调研,她很清楚应该先向什么类型的卖家推广项目。

  因为秉着环保必要性的信念,加之对市场的了解,王曦能够成功地与许多某宝商家合作,而很多某宝商家甚至会主动配合“蔚路循环”的工作;快递驿站的老板主动将蓝色循环快递袋挑拣出来,还将驿站最好的位置让给了循环桶。

  王曦的坚持与多方的支持成全了今天的“蔚路循环”。

  “蔚路循环”是非公益性的环保项目。它采用非鼓励制的押金回收循环袋,由消费者承担循环袋在使用过程中的收集、消毒费用。在此之前,鲜有用商业手段运营的环保项目。因此,项目一经面世,便遭受质疑。

  王曦坦言人们面对环保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口号上,将它推进起来非常困难,更何况是以一个商业化的手段去推进它。

  ▲“蔚路循环”的蓝色循环桶

  但是为了让这个环保项目可持续地走下去,势必要有人为这个环保成本买单,而这个成本即使是由首富来承担,也无法保证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论是卖家或者快递公司买单,成本仍然是消费者的责任,因而环保的成本只能由消费者来承担。

  卓有成效——环保项目的成绩

  

  自项目投放高校以来,结果大大超出王曦的预期。最新的平均回收率高达77%,宣传力度高的学校回收率将近100%。

  ▲2018年8月,王曦与高校志愿者的合照

  王曦相信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影响力的增强,这种环保的理念将会传播到更多人。快递袋环保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能够做到的,王曦感谢投资人、设计师的信任与支持,卖家、驿站老板以及各大院校志愿者的帮助与支持。

  在高校投放的推进过程中,王曦也得到了众多学生的配合,他们不仅乐于自发地宣传“蔚路循环”快递袋,也主动向王曦的团队反映最新的使用情况。从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这是对王曦办实事的认可,也是对环保必要性的肯定。

  环保不是一朝一夕,但是王曦相信众志成城。

  

  虽然“蔚路循环”是一个商业项目,但是王曦的团队是抱着公益的心来推行的。创业是实现个人或者社会的需求,而王曦希望通过她创立的这个项目,能够改善快递塑料袋的污染问题。

  今年10月份,“蔚路循环”在全国众多的环保项目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在加州举办的全球气候峰会。同时,“蔚路循环”也入选了顺德创新创业公益基金的项目。

  ▲2018年9月,王曦参加了全球气候峰会

  这不仅仅是“蔚路循环”团队或者王曦的成绩,也是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的象征。环保不是一个时代的课题,它需要我们一代代的坚持,希望我们的努力就是这段历程中划时代的作为。

  图片提供者遇言不止,遇言不止独家拍摄制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