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吴文军,家住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吴文军的父亲曾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解放军战士。吴文军介绍说,父亲复员回家后,大概四十多岁的时候就过世了,母亲随后改嫁,他从小跟着哥哥生活,是哥哥把他抚养长大的。改嫁的母亲对他们兄妹也很好,只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照顾他们有些吃力。吴文军的家乡是中国著名的鸟笼之乡,他从小就跟着长辈学得一手制作鸟笼的好手艺。图为吴文军所住的苗寨。

吴文军告诉作者,哥哥把自己养活大不容易,自己现在是做鸟笼的好手,每月能有几千块的收入。这些收入大部分都会交给哥哥保存。自己只需一心制作鸟笼即可。反正自己也不用娶媳妇,天天也没有糟心的事情。图为吴文军正在磨刀准备去山上砍竹子做鸟笼。

吴文军说起不娶媳妇的原因很是愤慨,他告诉作者,村里有谣言说自己有一种叫“癞子”的疾病,以前相亲过好几次,每次女方都会刨根问底,他去医院也检查过很多次,根本就没有疾病,可是无论怎样都抵不过谣言的传播。后来再相亲时如果女方问这个事情他扭头就走,到了现在他不再相亲了,甚至连娶媳妇的念想都断了。

吴文军砍好竹子以后准备扛到家里制作鸟笼。吴文军说,村周围成片的竹林是制作鸟笼的首选原材料。一般选用竹梢挺直无病虫害竹龄在三年以上的竹子,除3月到5月竹笋生长期外其余时间均可采伐。

吴文军告诉作者,他制作鸟笼的技术是跟着爷爷学习的,小时候乡亲邻里几乎每人都会制作鸟笼,据村里有文化的人说,我们这里有四百多年的鸟笼制作历史。现在编制的鸟笼,主要以楠竹、金竹、雷竹等为原材料,坚固耐用而且不变形。

据吴文军的哥哥介绍,弟弟平时除了去购置一些制作鸟笼的材料外几乎不出家门,每天都在制作鸟笼。弟弟对鸟笼制作技艺的钻研已经到了如痴的地步。

说起制作鸟笼,吴文军很是遗憾的说,丹寨鸟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制作的鸟笼获得过很多大奖。可是在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时候却没有自己的事,看来自己的技艺还是不行,还需要再多下功夫。

正在忙碌着制作鸟笼的吴文军接到了收购商打来的电话,吴文军说,现在鸟笼销售实行的是“农户+公司”的模式,鸟笼制作艺人负责制作,然后有公司专门负责收购和销售,这倒是挺省心的。

因为吴文军所在的苗寨里经常有外地来的游客,他就在寨子里开了一间销售土特产的商店,生意还挺好。

后来吴文军告诉作者,做为一个男人,谁不想娶个媳妇过上幸福的日子,记得有句话说的很好“谣言止于智者”,可是关于我的谣言什么时候能停止呢?我的智者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呢?关注微信公众号“微言薄语”了解更多关于吴文军的故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