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6日讯(宋佚 罗凤妮)在教育信息化2.0以及“未来学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成都市棕北小学在课堂观察以及课堂评价环节开展“三维”打点听评课,通过对“教学行为分析”、“问答分析”、“师生(S-T)量化分析”三个维度定量分析提供数据实证优化课堂行为。近日,成都市棕北小学项目组开展4112展示活动。

数学项目组根据学生学习“空间与几何”的现实需求,开展了《注重表象积累,培养空间观念》的主题教研,以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和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课例,具体落实了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马青老师在执教《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学过程中,呈现了“表象积累”的研究成果。通过重视生活原型,建立表象;借助信息技术,加强表象;注重实践操作,内化表象;发挥科学想象,发展表象等一系列教学措施,使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培养和发展。全组老师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听评课”“乐评课”系统,对“问题提出、师生活动、教学行为”实行打点,并生成评课报告。

成都市棕北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集课堂记录、协同评课、量化分析、精准教研为一体的新型评课系统,为棕北小学教师的专业助力,为信息技术下的棕北小学教研模式提供了数据实证,倒逼教师改变教学行为,实现精准教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