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来和大家分享我们2018年第11期的智力刊。

  封面解读

  

  这期智力刊的封面上有一个个小人,他们有的拉长身体,有的屈起双腿,有的两手叉着腰仔细一看,原来他们都摆成了数字的模样。

  设计师洪微的这个想法来自她收藏的几幅图片——

  

  这些图上的人摆出各种姿势,组成一个个字母。这带给了画家一些灵感——用人的身体和姿态摆出不同的数字的造型,也呼应了我们这次的主题“生活中的数字”。

  这一期的“爸妈讲故事”是一个关于小松鼠看雪的故事。小松鼠苏苏因为冬眠贪睡错过了今冬的第一场雪,等它醒过来懊悔难过的时候,山羊给它带来了“最后一场雪”的惊喜……

  画家谷米给松鼠苏苏围上了一条红色的围巾,让它成为冷冰冰的雪地里的一抹亮色,小读者们在看故事的时候,一眼就能发现松鼠苏苏。

  

  在这里想和大家交流的是,编辑和作者的沟通并不是单箭头的,双方会有多次的讨论甚至是争执。在这一次《最后一场雪》的合作中,一开始收到草图,我们考虑到第二面页面看上去有些满了,而且小松鼠跳下树枝和蹦下树的感觉很相似,所以我们在一开始有对画家提出过建议:将中间小松鼠跳下树枝的图片删去。

  

  但在随后的沟通中,画家谷米老师和我们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要在这一页中放置这样一个看似“多余”的图。翻到第4页,大家发现了吗?带给苏苏最大惊喜的“最后一场雪”,正是这些从树上落下来的雪花。

  

  而这些雪花一开始就隐藏在苏苏跳下树的场景里,这就是画家通过图画埋下的一个小伏笔。这也正是图画书的魅力所在,当文字与图画相结合,当作家的世界与画家的想象相碰撞,往往能产生更为奇妙和美丽的效果。

  

  怪事多多

  这次的“怪事多多”讲的是“正正好”,其实说的是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公平”。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说“公平”,也许他们并不十分了解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词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熟练地使用它。特别是在有二宝的家庭里,爸爸妈妈是不是总是听到宝贝哭着大喊“这不公平!”呢?

  那么什么是公平呢?要怎么才能做到公平呢?想要谈谈公平,那么就要先说说分配,没有分配,哪来的公不公平呢?说到分配,那就可以说说分配的几种方法:按重量分、按体积分、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别说孩子们了,我们自己都要被绕晕了。

  最后,我们想到了“正正好”。正正好是生活中常用的话,不仅仅可以表示“公平”的分配状态,也可以表示“(数量、时间等)正合适”。

  我们从食物的分配上开始讲起,将分配的一些原则隐在小猫咪的故事之后。

  

  我们还提到了分配的基本准则,那就是要按照一样的标准来分——

  

  在故事的画面上,我们也尽量按照对称的方式来呈现故事,力求在图像上也营造一种“公平”的感觉。

  

  当然啦,故事最重要的是告诉孩子们——生活中的公平,不论是哥哥弟弟分食物,还是妈妈对哥哥弟弟的陪伴,都是在爱的基础上。有了爱,这份“公平”才真正有了温度。

  

  这一期“来逛动物园”的主角是花栗鼠。

  看,这就是花栗鼠啦——

  

  花栗鼠看起来和松鼠很像,不过要比松鼠小得多,不算尾巴的话,一只成年花栗鼠体长10~15厘米。算上尾巴的话当然就更长一些啦——花栗鼠的尾巴和它的身体可是差不多长的。

  仔细看看花栗鼠的脊背,背上的毛是浅黄色或橘红色的,有5条黑褐色纵纹,这是花栗鼠与其他松鼠的最大的区别,因此花栗鼠也有“五道眉”之称。

  

  花栗鼠一般栖息在林区和多丘陵的农区,一般喜欢挖洞生活。在这一期的“动物园”中,每次小花栗鼠收集了食物橡果,就会回到小窝,藏起来。藏的地方就是它的窝,有的贮存量大的花栗鼠还会挖多个“储藏室”呢!

  在故事的一开始,小花栗鼠就开始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地“吃”橡果了!

  

  哎?不太对吧,它都吃下去了,怎么还能把橡果存在窝里呢?

  

  这都是因为,花栗鼠有“秘密武器”!一开始它在收集的时候,才不是把橡果都吞下去呢,它只是将果子都收到了自己的“颊囊”里。

  灵长目的猕猴和啮齿目的松鼠、仓鼠等动物的口腔内两侧,具有一种特殊的囊状结构,这就是“颊囊”。遇到好吃的东西,就会暂时储存在那里,导致腮帮子看起来像鼓出来两个肉球。

  这么说大家可能还不明白,小编来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有一回中,孙悟空向太上老君讨要一枚还魂丹将乌鸡国国王救活。当老君看到孙悟空随意将丹药往嘴里一扔,吓得不轻。孙悟空赶紧解释,这不是吃掉了,而是存放在“嗉囊”里。当时书中的“嗉囊”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颊囊”了。

  花栗鼠辛辛苦苦在冬天到来之前储存橡果,是因为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它,冬眠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不时会从冬眠中醒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吃点橡果来安慰冬日里寒冷的心啦。所以,为了成功度过冬天,橡果数量可不能少!

  故事的最后,小花栗鼠历经千难万苦,终于收集了满满一窝橡果,幸福地睡了。

  

  在这次的“动物园”里,我们也隐含了一些关于“数字”的知识。因为担心十以上的数字对孩子们来说可能不太能理解,我们就用了最简单的逐渐“增多”的方式:从第一次回窝,到最后一次睡在高高的橡果堆上,橡果的一点点增加,也意味着数量的一点点增加,这些增加的数字对花栗鼠来说,可都是满满的幸福呀!

  

  最后要特别向大家推荐这次的“好听的诗”——《山村咏怀》。

  

  画家将数字巧妙地插入画中,孩子们可以在这幅画里发现——“3”是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6”和“7”组成了小亭子,“8”“9”“10”变成了怒放的鲜花……

  画家阿四是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画系的老师,是一位创意插画师,同时还是一位动漫摄影爱好者。在最一开始的草图中,“4”和“5”是作为汉字“四”和“五”出现的,不过后来为了统一,就改成了数字,阿四老师还特地给“5”这个小房子加上了一个小小的烟雾云,代表“烟村”。后面两座山,又是山又是云,一个远一个近,一个深一个浅,也是代表了延伸出去的空间。

  我最喜欢的就是其中“1”的设计。竖起来看是一个汉字“一”,横过来看又是一个阿拉伯数字“1”。“一”既是一个数字,又能代表眼迷成线,特别好玩。

  

  这次的智力刊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