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里有一份招生录取防骗指南,请点击领取

这几天中高考成绩陆续公布

不少考生和家长也着手查分、填报志愿……

小编表示好紧张好紧张 ~

因为担心骗子惦记着考生

和考生粑粑麻麻们口袋里滴钞票 !

最重要耽误了孩子!

接下来

就让小编揭开骗子的一些

惯用伎俩

1、伪造虚假查分网址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警方提醒:

查分一定要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查分网址,同时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相关短信。

2、志愿填报APP可能暗藏木马

对于许多家长和考生来说,志愿填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少家长和考生会求助时下比较流行的志愿填报APP。但这些高考填报志愿APP很可能混杂着骗子伪造的“黑软件”,一旦下载,木马病毒会快速植入手机,轻松盗取重要信息。

警方提醒:

考生和家长切不可一味相信这类软件,以免导致志愿填报失误,最好以各高校公布的往年招生情况、今年招生政策及教育部门下发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为主。

3、谎称有“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自称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自主招生指标”、“点招”等名额,称有办法“低分高录”,或争取到特长生加分,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

警方提醒:

所有录取都按网上录取程序进行,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肯定是骗子的把戏。

4、艺术生只要交钱就录取

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幕后运作“帮忙搞定”。

警方提醒:

高考录取工作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分数不够,“花钱就能上大学”的谎言,绝不可信。

5、谎称发放助学金

不法分子自称为教育局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再不领就要过期,诱骗当事人去ATM转账。

警方提醒:

当接到陌生电话和信息时,务必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一旦被骗,请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尽快拨打110或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6、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会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报名费、学杂费等打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内。

警方提醒:

切勿轻信自己没有填报的院校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对于那些直接要求打款的情形,更要反复确认,以免在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更影响了考生的正常录取。

7、混淆高等教育类型

一些不法分子会故意混淆成人教育、高等自学考试,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势,把普通高等学校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势混淆。

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名牌院校。入学后考生才发现,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专、本科,而是自考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警方提醒:

考生要详细查看高校的招生章程,重点关注校址(有无分校)、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公办或民办、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重要信息。

8、谎称能办理“特长生”加分

一些不法分子声称能办理各类“特长”照顾资格,帮未上线考生获取降分优惠,以“特长生”录取。

警方提醒:

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在考生没达到分数要求的情况下“破格”录取。

虽然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但归根到底无外乎

一个“钱”

所以,小编要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凡是涉及钱款的事项,一定要高度警惕、明辨真伪。遇到疑难问题可通过教育部门、校方等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随意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更不能轻易给他人汇款、转账和现金。

来源:常州公安微警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