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爱说“中”。在中部的郑州,一路上因为这个位置,在变幻莫测的历史命运中沉沉浮浮,却始终没有改变铁路“心脏”的位置。20世纪初一趟呼啸的京汉铁路改变了郑州,如今“米字型”高铁规划,国家中心城市,铁路改变了郑州,也成就了郑州。

  发达的高铁路网(焦瀟翔攝)

  王小米|文

  你们正经人老是说的“米字型”是什么?

  昨天看到一个新闻,被高铁逼停8年的郑州直飞西安的航班在10月28日复航了。

  8年前,随着郑西高铁的开通,郑州直飞西安的航班上座率骤降,河南航空公司旗下的此条线路全部“下岗”。此后不久,鲲鹏航空、幸福航空也停飞该线路。

  郑西高铁

  是飞机没有高铁快吗?

  并不。从郑西的航班只要一个小时,但是吧,换登机牌、候机至少得提前俩小时出发,万一下场雨,飞机可能还有延误的风险。这样一来,人们自然会选择两个小时的高铁,当真是方便、快捷、稳定。

  曾几何时,坐飞机可要比座火车逼格高多了。而高铁能把飞机逼停,也是说明现在时代真的变了。但不变的是,郑州与铁路的关系一直那么息息相关,命运相连。

  近代因为铁路而兴盛的城市很多,比如石家庄,哈尔滨,长春。郑州也是其中一个,他是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交叉口,地理书上都少不了这一句。

  在郑州,“陇海”和“京广”的痕迹也颇为浓重。陇海路、陇海高架、京广路,这些路名都来源于同名的铁路。

  作为铁路枢纽城市,很多人认为郑州、武汉、西安三个城市中,郑州最有可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

  来看看郑州的这个“米”是什么样的,以国家南北大动脉,京广、陇海高铁为经纬,辅以东北—西南方向的郑济、郑渝高铁,再加上沟通西北—东南的郑太高铁、郑合高铁,整个规划图很清晰,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以目前规划,到2020年,郑州的“米字型”高铁将基本成型,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米字型”的城市。届时,1500公里内,可通达国内70%的省会城市。

  郑州铁路一路走来,中间起起伏伏可不少。

  郑州能有铁路

  不但要感谢张之洞

  还有盛宣怀

  甲午中日战争后,单靠水运调兵运械均不畅达,清政府始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准备修建铁路。两广总督张之洞建议,要求修建芦沟桥到汉口的铁路,以便内地土产得以畅流。

  张大人的上书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1898年底,铁路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修着修着,老张发现有一个天险却难以跨越,那就是黄河:“择黄河上游滩窄岸坚经流不改之处,作桥以渡河”。

  考察之后,他在黄河最窄的地方画了一个圈,一座总长3010.2米的大桥就架在了黄河两岸。1906年,随着卢汉铁路上第一辆火车在大桥上呼啸而过,河南的发展就此开始徐徐转向,开封从此再也比不过那个被老张圈起来的小兄弟了。

  张之洞乘坐卢汉铁路首班列

  卢汉铁路·买卖食品

  那就是郑州。

  郑州火车站始建于1904年,是卢汉铁路中段的业务站。卢汉铁路,就是后来的京汉铁路,也就是大动脉京广铁路北京到武汉的一段。

  还是在清朝,在卢汉铁路即将竣工的时候,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奏请清政府修再建一条开封到洛阳的铁路,作为卢汉的支线。1909年12月,汴洛铁路竣工,全长183公里,连接了开封和洛阳两个古都,不过,获益最大的,还是郑州。

  (汴洛铁路)开始修建

  汴洛铁路建成后,向东西两方不段延伸,慢慢形成了如今的陇海铁路。汴洛铁路的建成,也改变了河南豫北数个城市的命运。

  此时,京汉、陇海铁路十字交叉的格局初具雏形,两条重要铁路大动脉在郑州十字相交,给郑州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50年来,郑州只有一个区位优势:它是京广,陇海两条大动脉的交界处,换言之,它是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换乘站”。

  在铁路网尚未铺满的上世纪,一个人想要去祖国的大江南北,很难不路过郑州。郑州,依此优势,得以发展。

  1991年郑州火车站正面照

  90年代的火车站东广场

  到2003年的时候,郑州火车站成为了全国特等客运站,逢车必停;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郑州东站(原郑州货运东站)零担货物中转量曾居全国铁路货运站的第一位。

  这三个客运、货运站,奠定了郑州无可争议的铁路枢纽地位,也因此被誉为全国铁路交通“心脏”。

  这时候不得不提郑州铁路局。在普铁时代,郑州铁路局可以说是管辖着河南、湖北、山西、山西四个省的铁路线路,那个时候的郑州站,毫不夸张的说,南来北往的过往车辆,基本上是逢郑必停。

  那个时候的郑州站,不仅是我国的铁路大枢纽中心,而且绝对是我国铁路枢纽中的老大哥,全国铁路运行的中转站,火车始发辆和停靠车次远远高于其他枢纽中心。

  这是郑州在普铁时代的最后的辉煌。

  34万职工剥离出20万人

  郑局也有一部被“瓜分”的血泪史

  可是在21世纪的开头,由于某种不可抗力的原因,铁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先是2004年4月18日凌晨1时18分,由武昌开往北京西方向的Z38次列车从郑州呼啸而过,结束了郑州火车站建站百年以来逢车进站必停的历史。

  2005年,铁道部一纸命令,“郑老大”被刀劈三段,首尾异处。西安、武汉瓜分了曾经是郑铁局的势力范围。

  在铁道部的直接规划下,不仅将河南境内的漯河、驻马店、南阳、信阳划分出去,而且破天荒地将一个市区的两个车站划归为两个不同的铁路局管辖,比如平顶山市,西站由郑州铁路局管,东站则归武汉局管。

  2005年武汉铁路局成立揭牌

  新成立的郑州铁路局将原有的34万职工剥离出20万人,其管辖线路营业里程由原来总长度的6600公里缩短到2400公里,“损失严重”。

  更神奇的是,2006年开通的进藏列车路过郑州却不停靠。

  虽说郑州火车站每天发送的列车数量还在所有火车站的前四位,但总体来说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是一步步在削弱。

  而且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铁路枢纽设在区域中心大城市的思想已经形成,地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决心也已经开始树立。

  同时,对于国内城市的距离而言,武汉似乎更有优势。除了东三省和北方偏远地区以外,它与华东、华南、西南的距离更近,而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基本汇聚在华东和华南。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一份《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这个规划中,铁道部计划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枢纽为重点,调整编组站,改造客运站。

  很显然,只有武汉和西安不是路局所在地,而当时郑州并不在名单中,这也折射出郑州当时的路网地位已经有所下降,而武汉和作为西北中心城市西安则需要提升路网地位。

  于是,郑州此时就一个字:惨。

  郑州高铁3小时经济圈

  将覆盖方圆1000公里城市

  那可真是一场好戏

  直到郑州铁路局改制,高铁时代也到来,郑州终于开始翻身。

  2007年,动车组列车在郑州段开行,时速200公里。2010年,郑西高铁开通,2012年,京广高铁全线贯通,时速达到300公里。

  始建于2009年,2012年正式投入运营的郑州东站,是全国重要的“米”字形高铁枢纽。

  郑州西站也在2015年投入使用,郑州南站则是郑州第三个特大型交通枢纽,公开报道显示,郑州南站预计2019年9月30日建成通车。

  三大高铁站汇聚着发往全国的高铁列车,就近来到其中的一个车站,公交般便利的高铁将第一时间将旅客送往全国各地,2小时内通达河南周边各大省会及重要城市,5小时内到达国内各大重要城市群,8小时内通达全国绝大多数大型城市,这一切都不梦,这一切都会在不远的将来(2020年)实现。

  2013年,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郑州铁路局管内)完成时速超过420公里的高速交会试验。

  2016年9月10日,郑徐高铁开通运营。

  2017.11.19日郑州铁路局变身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可以说,在郑州,高铁便利得可怕,以至于到了其他城市,反而不适应。

  另外一个数据看,经过郑州的高铁车次539趟,通过高铁能通达的城市数超过120个,未来,郑万、郑合、郑太和郑济4条高铁线路也将陆续建设开通,“米字型”高铁网络的建成将使郑州到合肥、济南、太原、徐州等城市的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中部地区内部及与东部城市之间联动也更为紧密。

  未来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3小时经济圈将覆盖方圆1000公里城市,近7.9亿人口。

  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它的定位即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2020年,“米”字形高铁全部建成后,高铁逐渐连接成网,中原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速度将大大提高,以郑州为中心,2~8小时内,将基本覆盖大半个中国。

  可以预见,2020年中部城市的风云变幻了,真是一场好戏。

  (图片来自网络)

  河南的驴都去哪儿了?

  在河南,没有比大刀面更牛逼的面条,不服来战

  豫记荐物,甄选河南好物

  继方言文化衫、河阴石榴后

  豫记推出第三款河南好物产品

  来自太行山的洞藏好酒【老周的酒】

  

  与飞天茅台同时获得

  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的大金牌奖

  浓香型,52°,真正的5年恒温洞藏

  点击上方链接,了解【老周的酒】详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