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浐灞生态区召开浐灞生态区战略规划、重点区域控规及城市设计中期阶段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城市设计专家为浐灞生态区城市设计出谋划策。

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杨六齐出席并讲话,浐灞生态区管委会主任门轩主持会议,市规划局、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政府相关领导、浐灞生态区各局办负责人参加此次会议。

浐灞生态区战略规划、重点区域控规及城市设计中期阶段专题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刘太格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为浐灞生态区量身定制的“浐灞生态区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方案”,各专家大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想知道来了哪些大咖吗

想知道专家们对浐灞的未来都有哪些美好的愿景吗

浐灞君这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 刘太格

简介:新加坡墨睿设计事务所的创办人,主要负责人,也是规划设计界的泰斗人物,其承接完成了众多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项目,其作品遍及新加坡、亚洲及中东与俄罗斯。2008年至今,刘太格先生被任命为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询委员会首任主席,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中东、俄罗斯等地为50多个城市编制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提供发展战略。刘太格先生先后受聘为北京、山东等地30多个主要省市的规划顾问。

在研讨会上,刘太格及其设计团队在会上详细汇报了浐灞生态区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核心区详规及起步区城市设计,目前浐灞拥有优势区位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众多政策支持,下一步只需理顺城市框架,分级城市细胞,强化商业体系。 张锦秋

简介: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91年获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1994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12年10月获中国建筑学会特别贡献奖及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称号。代表作品有西安大雁塔景区三唐工程、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和西安群贤小区,先后被评为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建筑学会创作奖,被誉为“新唐风”。值得一提的是,浐灞生态区的著名地标建筑长安塔,也出自张锦秋大师之手。

她说:中国自古重视天人合一,重视文化,她建议城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元素,加强文化建设,同时发挥生态优势,打造大西安的生态轴。将浐灞生态区打造成大西安具有国际范的生态文化新中心。 吕仁义

简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陕西省城市规划学会顾问、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西安市十届、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城建委员会、西安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科协委员、西安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顾问。自立区以来,吕仁义曾多次参与浐灞生态区城市规划设计。

他说:城市规划设计重在提升城市质量,浐灞生态区作进一步的规划,主要目的是和国际化接轨,是大西安国际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生态是浐灞的底气,是浐灞的国际化名片,浐灞生态区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其生态特征。 贾孝远

简介:台北贾孝远城市建筑设计公司主持建筑师。台湾主持东海岸风景区规划、花东纵谷风景区规划、台北科技大学规划、观光机场规划;参与贵阳文化中心地标设计、西安秦渡镇特色小镇规划、唐皇城复兴规划、北客站城市设计、大兴新区新汉风及陕西咸阳新秦风策划顾问工作。

他说: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沉淀了诸多优秀的文化。建议从人性尺度出发,控制小区规模上限,加强人文情怀,构建邻里和谐的人居氛围,在生态优势的基础上做好文化传承,将浐灞打造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生态+文化”新区。 任云英

简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学专业负责人,城乡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规划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设计,中国古都研究,历史城市地理学,城市形态学等的研究。任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形态学学会中国分会理事等职。

她说:基于浐灞在西安市的发展地位来说,应该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西安整体的山水格局来看,灞河是渭河最大的一个支流,从生态的视角来说,就涉及到规划内指标的选取问题,作为浐灞来讲,把生态指标放在首位才符合浐灞自己的定位。

着眼未来 助力大西安国际化发展

研讨会的最后,

杨六齐表示,这是中外大师为浐灞上的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和理念更新课,特别是各位大师对浐灞生态区未来规划建设都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要因地制宜、推陈出新,首先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升理念,要运用科学方法。

杨六齐讲话

下一步,浐灞生态区一方面将与设计团队进一步沟通,探索未来城市发展规律,完善规划设计方案,让城市发展更符合网络时代、未来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功能。另一方面,就如何打造一个大西安东部核心区以及浐灞生态区的次中心,进行探索研究,从而进一步助力大西安国际化发展。

门轩主持会议 CBE

当天下午,刘太格在浐灞生态区工作人员陪同下,分别前往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广运潭公园、总部1515地块、西安世博园、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等地实地考察。

刘太格实地考察广运潭公园

刘太格实地考察西安世博园

城市规划再提升

构建生态人文浐灞新城

助力大西安国际化建设

来源:浐灞生态区

责编:秦榛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