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体质”创始人承认骗局

三个谣言要认清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 于康

轰炸老年微信群、朋友圈的“酸碱体质”、“酸性体质致癌”等话题的“创始人”Robert Oldham Young,近日被法庭判决赔偿给一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

他曾因非法行医被判入狱,当庭承认自己没有读过大学,博士学位是买来的,更不是生物学家,甚至连行医资质都没有。然而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的观念“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

谣言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碱性体质更健康

真相

胃液、皮肤等必须是酸性,否则健康会出大问题

有一种酸性体质论,认为饮食结构不合理可导致酸性体质,体质的酸化是百病之源,因此要多吃碱性食物,以纠正酸性内环境。

其实酸碱性,指的是人体血液的酸碱性(pH值)。血液pH值的范围是7.35~7.45,是偏碱性的。人体通过系统调节,使血液pH值总是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血液不等同于体液,人体有些环境,必须偏酸才算健康。例如人体的胃液、皮肤、阴道、尿液。因为细菌不喜欢待在酸性的环境里,所以皮肤和阴道偏酸性,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尿液也是偏酸性的,因为肾脏排泄酸性的物质比碱性的物质多。如果将这些环境的酸性变成碱性,那健康就要出大问题了。

人体是十分复杂的,从血液到尿液,体内环境不同,pH值也相应不同,单一的一种体液的酸碱度是不能代表体质的酸碱性的。所以,所谓的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中性体质是不存在的,是错误的概念;所谓的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碱性体质更健康等说法是伪科学。

谣言

酸性体质更易导致癌症、高血压、糖尿病

真相

患癌后,肿瘤周边组织会变酸性,而不是因变酸而致癌

酸性体质论认为,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疾病都是由于吃多了酸性食物导致体质酸化引起的,而所谓的酸性食物包括鱼、肉、米饭、酒等主副食品。

医学研究发现,肿瘤周围的组织确实是酸性的,但并不是先有了酸性组织才导致肿瘤,而是患癌后,肿瘤组织让其周边组织变成酸性,且只是局部,不是全身都变成酸性。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也是如此。

谣言

肉是酸性的,吃多了容易变成酸性体质

真相

单靠食物不可能调节人体酸碱度

在食物的化学研究中,根据食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所得的灰分的化学性质,食物确实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或称成酸食物、成碱食物。

但需注意三点:

1. 食物酸碱性的划分与食物本身的味道无关,醋虽然很酸,但是其最终代谢产物是碱性的,醋是生理碱性食品。

2. 食物在体外可以有酸性和碱性划分,但一旦被摄入体内,其酸碱性将被体内环境所改变。如食物在胃里,和胃酸混合后呈现酸性,在小肠内和肠液混合后呈现碱性等。

3. 人体酸碱调节机制非常强大,单靠食物不可能起到调节效果。所以区分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对人体所谓的酸碱影响和健康膳食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评价食物对健康的影响,不要从酸碱的角度来分析,而应从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营养素搭配等方面去评价膳食模式是否健康。(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吃好每天三顿饭”)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编辑 || 李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