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悦惠合作伙伴——晔问仁医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于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也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肿瘤专科医院。

目前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00余张,设有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胃外科、大肠外科、泌尿外科、胰腺外科、肝脏外科、神经外科、骨软组织外科、肿瘤妇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科、综合治疗科、麻醉科、放射诊断科、检验科、药剂科、内镜科、病理科、超声诊断科、放射诊断科、心肺功能科、核医学科、营养科26个临床医技科室。

王亚农

每一个病人都是社会人

人 物 介 绍

王亚农,男,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和不断地知识更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根据循证医学原理,以人为本,为病人提供最合理的治疗,并获得最佳疗效。诊疗特长:胃肿瘤、贲门癌的诊治。 迄今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3篇, SCI收录29篇。参与编写发表《肿瘤外科手术学》、《癌的早期发现》、《现代临床肿瘤学》等专著。

采访笔记

“每个病人都是社会人,医疗行为中,心理,生理的结合还不够,还要看到他作为社会人的一面,他所处的客观环境,风土人情。”这是个擅于读人的医者,他说,即使是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仍然需要以健康心理和对生命的理解加以完善,有些印在意识底层的东西,即使到了最高层次,都是难以洗净。

“读人的本领,最早是从知青生涯,上山下乡的日子获得。”有时候他会想起那段时间,耕地挑担、下地插秧,收割庄稼。吃了晚饭,别的知青在打牌,大呼小叫,他在一边借着微弱的灯光阅读当时很难得到的禁书,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以及外国名著《基督山伯爵》等,他最爱读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他想,也许有一天会离开浙中农村,未来有他的前程。

现任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王亚农,擅长胃癌、贲门癌的诊治。

下午五点,他刚刚结束门诊,我还要拖着他聊人生,他掩饰不住脸上疲惫,自陈压力挺大,“倒不一定是临床压力,还有科研,还有科室管理,我最希望见到的,是那些年轻人都能尽快上来,我绝对相信他们的潜质,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规律,到他们能独当一面,我就能轻松一点。”

他坦言,对下级医生的要求是苦练“三基”,先不要考虑高大上,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搞扎实了,以后才有意想不到的成就。

他最想做的是,建立和完善数据系统,包括病人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评估,然后根据这些大数据,得出医疗决策方案,“国外医生在医疗大数据的利用方面比较领先,比如,在循证医学上,可以结合和分析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电子病历,财务和运营数据,临床资料和基因组数据用以寻找与病症信息相匹配的治疗,预测疾病的高危患者或提供更多高效的医疗服务。不过,医疗大数据的管理使用准备工作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中国是处在起步阶段。 ”

现在,除了文献,他已经没有更多时间阅读,疲惫的时候,他就在网上打桥牌和下围棋。“围棋是变化莫测的,桥牌是讲求合作,这两者就像在手术台上,没有千篇一律的东西,风云骤变,需要思维敏捷,不拘泥一城一池得失,而团队合作很要紧,我们手术台上氛围都很融洽,大家配合默契,效率很高。”

围棋界高手中他喜欢大竹英雄,曹薰铉,武宫正树,小林光一,刘小光等,最景仰一代宗师吴清源,“本因坊是当年日本棋界最重要的比赛。建立一方乱中有序的净土,成为吴清源心中最大的执念。于乱世中寻求宁静的棋手,该饱尝着怎样一番难抑的苦痛呢?清心寡欲地潜修棋艺,究竟是不是一名棋手毕生所求的至高境界?”他自言自语,棋手与医者的内心,在某个时候是相通的。

我理解他的意思,心如明镜,烛照万物,才能最终通达。

1

初露锋芒

作为知青返乡,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届考生,王亚农说,知青的那段时光,挑粪插秧,除草割稻,虽然过的是日复一日的地里劳作,但是并不感到艰苦,反而增加了人生的体验和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外国作家的作品,《基督山伯爵》、《双城记》等,都是在那时有所涉猎。“当时被列为禁书,我就借回来,偷偷地看。”

后来参加了高考,本来想读航空航天的王亚农被浙江医科大学录取,他没什么怨言,心里抱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想法,读了五年的医学,毕业后到浙江金华的一家基层医院工作。整整七年时间,他在普外科经历了无数个病人,无数次救治,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医生变成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

有一次,他得到机会到复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大医院,大平台,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喜欢上了与肿瘤力拼的感觉。于是在1989年夏天,王亚农通过考研来到了上海。

王亚农说,硕博连读阶段,他从自己的每一个老师身上,都学到了很多。“每一位老师的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有的老师胆子很大,有的老师很讲究细节,有的老师处理事情很果断,有的老师非常注意规范,诊断治疗的每一步都必须有章可循。我从他们身上找到这些闪光点,并且学习、融合,形成自己的风格。”

早期让他印象深刻的手术,是一位贲门癌患者,那时他的年资还很轻,但是他的导师非常信任他,给了他主刀的机会。一个年轻医生,能独自担当一例大手术,是非常了不起的,王亚农在四个小时内成功完成了,并且得到导师的赞赏。

2

培养年轻一代

或许对王亚农来说,最幸福的时候,其实是在浙江金华基层医院做小医生的时光。虽然也很辛苦,但是那时候没有指标,没有各方面的要求。“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总想要多做事情。每做一件事情都会觉得很开心,因为这对你来讲是一种鼓励。”

九十年代时,复旦附属肿瘤医院还没有独立的胃外科,胃肠肿瘤专业是腹部外科的一部分,王亚农当时做过很多的腹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手术,不仅是胃肠肿瘤的手术,还包括胰肝胆肿瘤、泌尿系统肿瘤、腹膜后肿瘤、肢体软组织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的手术治疗,这对一个外科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从广度和深度上的理解都很有帮助。后来胃外科独立出来,他开始专注于胃部肿瘤。

如今王亚农已经是胃外科主任,更多的压力也接踵而至。压力并非来自手术台,而是他肩上扛着的科室。要让科室保持稳定向前发展,并非易事,所以他有时也会感觉疲惫和焦虑。他把希望倾注于科室的年青一代身上,毫无保留,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培养他们,让他们早一点挑大梁。“现在很多病人是慕名找我的,我很希望将来他们可以能去找这些新的年轻医生。年轻人将来一定会做得比我们好,这是人类和社会的规律,都会越来越好的。所以不要觉得一代不如一代,其实应该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外科医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准确的判断力,遇事果断。“很多时候需要你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医生虽然不可能永远做到百分之百判断正确,但是要将出错的概率降到最低。”

正因为任何人都有可能失误,王亚农对于手下的医生并不会过分苛责。他能够包容年轻人的一些错误,不会因为一些意外情况,就胡乱训斥别人,所以他的手术氛围很好,无论是护士、麻醉医生、助手,大家都相互尊重,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任务。

3

担当责任

王亚农的病人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来自外地,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小的社会。他认为,人类是一个整体,所以看病时,除了生理和心理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因素。“不能把医学纯粹看成给别人看病,你要真正地对社会有所体验,才能融入进去,进而看好病。”

所以,他对每一个手术都一样认真,都看作自己精心打造的艺术品。很多年以后,之前的病人又会回来找他,不是为了复诊,而只是看看他,看看这位曾经救了自己的医生,说几句家常话,道一句感谢,或许送上几盒巧克力。

曾经有一个病人,在国内外大医院都看过,但是他总是在住院的前一天逃跑。后来辗转找到了王亚农,问明原因才知道,这是一个心理状况非常怪异的病人,他不相信任何人,虽然他的病很早就已经被诊断出来,但是病人有个习惯,凡事都要请风水先生算上一算,因此耽误了治疗。到肿瘤医院时,病情已经很严重,整个人极其消瘦,腹膜后巨大肿瘤只能使病人完全卧床。

最后,病人认定了王亚农,并且挑好了手术日期。在此同时,王亚农一直在做病人的心理工作:“我首先要做到让就医者信任我,否则医疗行为就没办法进行,效果也不会好。”

手术做得非常成功,病人恢复得也非常好。敢接手这样奇怪的病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真正上了手术台的时候,王亚农就把压力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既然做了,就要把责任全部揽在身上,这就是担当。”

悦惠将推出更多上海名医介绍

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