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个南京人见面,一定得韶韶高中:

你高中在哪儿块上的?

南外仙林,你呢?

卧槽,学霸学霸,我是南师附中der~

看似商业互吹的背后,藏着彼此不让的母校情怀。字字句句之间的刀光剑影,让外地人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金陵号称天下文枢,古往今来,才子墨客更是代有人出。绵延一千多年的学宫、书院,早就撕成一种文化。

南京高中54所,有的惺惺相惜,有的分庭抗礼,除了高考,各大比赛上也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久而久之,一个约定俗成的鄙视链渐渐传开。

这条鄙视链范围仅限于玄武秦淮建邺鼓楼四个城区,其他区暂不涉及。因为这四个区汇集了南京最好的教育资源,也浓缩了几乎全部的恩怨情仇。

无论南京高中内部怎么撕怎么吵,南外作为老大哥都会露出一抹慈祥的笑容:

“啊,你们活力充沛的样子正好~不说了,我去看美国ED(名校早申请)的资料了。”

作为南京的伊顿中学,常青藤高校录取数全国第一的南外,一向是不参与任何高中之争的。钱、生源、师资、背景,南外统统都有。

从生源来看,想考这所学校要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准备。

君不见拉力琅芳动辄八九万的学区房,背后的底气就是学校每年被南外录取的人数。在南京,考南外绝对是学生的第一目标。

从背景来看,1963年建校的南外,是全国首批外国语学校,也是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和清华大学“领军计划”自主招生的入选学校之一。

图源:南京外国语官网

南外每年毕业生在400人左右,2018年,真正参加高考的只有25人,280余名同学被7个国家的100多所高校录取,其余均被国内重点大学提前录取。

以至于大家都默认一个潜规则,在南外,混的差的才去国内211高校。

图源:南京外国语官网

除了神仙南外,在南京人眼里

南京还有四所老牌名校:南师附中、金陵中学、中华中学、南京一中。”

这四家背后分别站着鼓楼、建邺、秦淮三个区。至于关系嘛,相亲相爱、相爱相杀、相依相偎、相克相济——怎一个乱字了得。

老四所中,南师附中稍胜半筹,也隐隐有领军的意思。百年老校,历史悠久,搜一搜这所学校的历史,你会被那一长串的人名震地说不出话来。

另外,南师附中现如今还有一位令江苏全国考生闻风丧胆的名字——葛军

葛校长威振四海,一张2003年数学考卷硬生生把当年一本线拉低51分,可见惨烈程度。

除了南师附中,挂在家长和学生口上的恐怕是金陵中学了。2018高考的喜报不见踪迹,哗然一片,反映着南京人对着所百年名校的期待。

今天,这四所名校依旧被南京人赋予着殷切希望,未来很长时间里,他们“对内谁也不服谁,对外一致瞧不起”的关系还将继续。

如果把这三个区凑在一起打牌,效果可能是这样的:

鼓楼:我先出,二十九中!

秦淮:搞掉,六中!

玄武:一对,九中十三中!

鼓楼:要了,南师南大附中!

秦淮:一三七五,炸了!

玄武:南外,王炸!

以上黑话,不熟悉南京高中地理位置的人根本看懂。

先说鼓楼的阵营:南师附中、金中、南大附中、二十九中、以及美术擅长的宁海中学,个个都是叫得上名号的名校,2018年南京文科状元也是出自二十九中。学校密集,大家课后吃的都是一家皮肚面。

再看秦淮的阵营:一中、三中、五中、七中(南航附中)、以及被并入三中的体育见长的六中。成绩自是不用多说,每年过本率比隔壁区低0.1都能气的吹胡子瞪眼,团结度MAX。

玄武则有:南外、九中、十三中虽然个数上略逊一筹,但是玄武坚持南外一个打两政策,不拼数量拼质量

三区的比拼除了高考成绩,还有生源争夺。你鼓楼秦淮再好,从小学开始,生源还不是往南外走。于是玄武常年流传一条民谚:少壮不努力,长大去隔壁。

再有就是各种校友比拼:南外出的外交家遍布全球,一中的院士各个都是学界高人。南师呵呵一笑,再牛,你也得吃袁隆平院士培育的大米,读巴金先生的书!

说不清的南京高中鄙视链,理不清的各家恩怨情仇。

但是无论怎么绕,在南京人眼里有一条第一基本定理——我们学校最牛!

一面吐槽自家恨不得24小时穿的老土校服,一面听到人家嘲笑挑挑眉毛张口就怼;一面对冬天的早操恨的咬牙切齿,一面狠狠嘲笑隔壁学校800米跑的慢。

学校的名人如数家珍,校史和校训更是朗朗上口,甚至于吃饭吹牛,都能敲着碗筷唱一段校歌。对母校的爱,藏在心里,溢于言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