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1. 清 院本 清明上河圖 flash 全圖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2. (傳)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3. (傳)宋 張擇端 清明易簡圖 全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4.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圖 全圖 全景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5. 清 沈源 清明上河圖 全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图〉共计八卷,可区分具名为张择端(活动于12世纪前期)者,仇英(约1494-1552)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三类。前两种在结构与内容上,主要参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虽属摹本或伪托之作,但均添入新的城市风情与时代风格,塑造迥异于宋本的新貌。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藏),是宋代风俗画的钜作,描绘北宋都城开封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写实的表现手法和传奇性的流传过程,不仅凝聚鑑赏者和收藏家的目光,亦是艺术史学者关注与研究的课题。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明上河学」俨然兴起。历代画家又从不同的视角及风俗轨迹,或仿效,或複製,留存至今者难以估计,学者指称约莫百馀卷,典藏于各大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中,反映出〈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力。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由画院陈枚(1694-1745)、孙祜、金昆、戴洪及程志道五位画家合作,内容包罗万象,製作精緻考究,为集各家所长之经典名作,足以媲美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至于清沉源〈清明上河图〉,除材质、设色不同于清院本外,在画面的铺陈、事物、舟车与人物的安排几无差异,体现出清宫画院绘製长卷钜著的运作过程。

院藏〈清明上河图〉质量均美,然鲜少全数展出,今值四月清明,特闢专室,将八件作品同时呈现世人面前,打造这场华丽的视觉飨宴,欢迎观众一同来领略明清两代画家诠释〈清明上河图〉的多元面向。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传宋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

传宋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

形式:卷

尺寸:38x673.4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题为〈清明易简图〉,语出《易经.繫辞》:「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即平易简单之意,作者希望透过画面,让观者对都城繁华胜景一目了然。 张择端(活动于12世纪),字正道,东武人。善画舟车、市桥、屋宇,作〈清明上河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后世画家多摹仿之。此幅略分郊野乡间、迎亲队伍、虹桥市集、城牆内外、天津之桥等段落。山石与树木的画法,与原画差异较大,笔力稚弱,赋彩具装饰性,空间平面化,应为明代摹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传宋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画芯)

【局部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1)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2)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3)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4)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5)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6)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7)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8)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9)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10)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11)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12)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13)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14)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15)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16)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17)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局部18)

张择端在汴京作画,怎能把画传到金廷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 《清明易简图》,在卷尾的山石上有张择端的签名“翰林画史臣张择端进呈”,并据明清 文人的记载,原件有“天辅五年”和金章宗的—首五言律诗,并题云 “赐钱贵妃”。到清乾隆皇帝重新装裱时,裁去“天辅五年”及五言律诗。乾隆题跋云:“天辅款字,盖出于庸手妄作……因命重装时裁伪存真。 ”此图载于《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着录云:“设色界画,画汴京清明士女游观,舟车市廛之盛。款:翰林画史张择端进呈[在石上]。 ”

据看过此图的刘渊临先生介绍 ,此图中之市招文字如“会仙酒馆”、“李师师瓦肆”、“牡丹亭”等等,均可在《东京梦华录》中找到相关资料,足以说明它与时代 背景相符。此外,有关此图的着录文字,如岳璿、李东阳的题跋;李日华《味水轩日记》的记载,也都可以证明此图是张择端的真迹;但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否定刘渊临的分析和判断,其理由如下:关于张择端的题款,首先是北宋时皇宫图画院有待诏、祗候、艺学、画学正、学生、供奉等职称,却没有“翰林画史”的称谓,“画史”是画家 的通称。至于题跋中金太祖“天辅五年”应为宋徽宗宣和三年,如果说当时张择端在汴京作画,怎能把画传到金廷?何况天辅五年金人在东北正与辽人打得不可开交,金主怎会有好心情品赏图画?至于金章宗的五言律诗和“赐钱贵妃”云云,考据证明,金章宗所宠幸的是李元妃,诸妃中没有一个姓钱的。总之,这些款和跋都矛盾百出,作伪形迹明显。

关于图中的所谓“宋代景物”,其一,汴京根本没有“牡丹亭”。《东京梦华录》中有句云:琼林苑“有月池梅,亭牡丹”,这是指月池上的梅,亭子处的牡丹,盖用对偶句来形容风景而已。其二,所谓“会仙酒馆”,也无此名称。 《东京梦华录》中有“会仙酒楼”而无“会仙酒馆”,张择端不可能杜撰到如此地步。其三,“李师师瓦肆”更不见宋人记载。何况李师师被宋徽宗宠幸后封为“李明妃”、“瀛国夫人”,张择端怎可能写入图画中进呈皇帝御览?可见诸如此类所谓与史料完全吻合的市招画面,实际上都经不起认真推敲。

除此以外,《清明易简图》与美国所藏《清明上河图》一样,画的也是砖城墙和石拱桥,而且所画瓮城格式也与原物不符。再有,画卷开端,汴京郊景作远山叠嶂之状,也不是开封实景。

最后,再从画的时代风格 上看,《清明易简图》与美国所藏《清明上河图》一样,都不带一点宋人画风,这连刘渊临先生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有的学者认为它是元代摹本,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明代摹本,究竟如何,可以继续探讨,但它不是宋画则是人所共识的了。(文/陈诏《解读清明上河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传)宋 张择端清明易简图 卷 38x673.4

2、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卷 29.7x606

3、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 卷 28.2x439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传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

传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

形式:卷

尺寸:34.8x804.2 cm

本卷有多处与其它版本不同,如戏台演戏、射柳、杂耍特技、走索及校阅等。对金明池竞渡的描写细腻,不惟楼阁华美,歇山戗脊上安放脊兽,飞扬夸张,强调宫殿建筑的丽富堂皇;活动场面更是热闹非凡,有龙池抢标、舞蹈游艺等。重彩设色亦是其它作品所无,幅中大量运用了石青、石绿、朱砂、藤黄、胡粉及紫色等颜料,画面呈现出浓烈瑰丽的风格,其它如水纹的画法,图案化的山石堆叠,组成成奇幻的空间感,推断出自明代「苏州片」画家对仇英风格的刻意追摹。

【局部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1)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2)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3)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4)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5)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6)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7)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8)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9)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10)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11)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12)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13)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14)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15)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16)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17)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18)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19)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20)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21)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22)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23)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24)

4、(传)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 卷 34.8x804.2

5、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 卷 28.6x560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清初明末,苏州大量仿制《清明上河图》散落民间,后来纷纷进入清内府,一时间鱼龙莫辩。清宫不得不组织画工,另起炉灶,并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又画了一张《清明上河图》。因此本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牧、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参照各朝的仿本协作画成,故今人称之为清院本。

清院本是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加之受西洋画风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行置其中。从画面细节来看,结婚、戏台、船上生活、耍猴戏、虹桥、校场、饭馆、走索、小儿科、荡秋千、书画摊、画家、学堂、比武和鹿苑等等活动情节非常丰富,特别是虹桥市景已由张本木桥上的几个草棚凉亭和仇本石桥上的几个木售货亭,演进为石桥上两排统一规范且固定的商店,形成了整齐而繁华的桥上商业街区(见《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局部缩略与放大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人物也增加到超过4000 人,尺寸更扩大到1152.8公分长及35.6公分宽,较“仇本”及“张本”长许多,进而更加充分地展现了清初民俗风情,实为院画中的精品之作。

同时,由于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所画之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故在互联网上广为盛传,众多网站和网友(包括笔者)也误将此版本当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赏阅传播,故有必要加以说明。

笔者认为,此作反映了清初民众自由、经济繁荣的场景,折射了博取众长、融汇中西的社会思潮,“康乾盛世”可见一斑。可惜的是,此画未能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所描述的场景在中国更没有延续发展,其根源就在于崇尚君王将相的历史文化、追逐名利的传统习俗、“窝里斗”的民族劣根性和几千年专制思想根深蒂固,阻碍着现代科技体制和创新机制的发育与发展,以致在西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后,中国与欧美的发展差距越发扩大,真正意义上的《清明上河图》需要炎黄子孙特别是中华精英共同绘制!

台北故宫藏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制作的三部动画版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动画版一:点击画面进入台北故宫“情境区”,全屏欣赏swf文件与音乐视频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动画版二:点击画面可全屏欣赏台北故宫“情境区”html文件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6、清 院本清明上河图 卷 35.6x1152.8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清 沈源 清明上河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清 沈源清 畫佛像 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清 沈源、曹夔音 王维辋川二十景诗意图 西泠拍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清 沈源、唐岱 豳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清 沈源、唐岱 圆明园四十景图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点击另开窗口)

7、明 沈源清明上河图 卷 34.8x1185.9

8、清 清人清明上河图 卷 31.1x678.6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清 沈源 山水楼阁图轴 绢本设色

135×74.8cm 故宫博物院藏

沈源 山水楼阁图

本幅题:“臣沈源恭画”,钤“臣沈源”印。受“海西法”影响的新型建筑画在清代宫廷内曾经十分盛行,当时称为“线法画”,即采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法,以扩大建筑物在画面中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力求达到“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 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的立体效果。从此幅沈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线法画”的痕迹,虽然由于受到中国审美传统的限制,画面中西洋绘画的一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但是与传统的建筑画相比,此时的画家表现三维景物的能力确实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清 沈源 畫新月詩意軸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清 沈源 畫御製冰嬉賦軸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清 沈源 畫黃鐘暢月軸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各版本比較

清 沈源 畫夷則清商軸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