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这张照片虽然因时光的流逝显得有些斑驳,但还是能清楚的看到其中的水兵精神抖擞,军容壮胜,持枪列队走在国外的街道上,两旁还有驻足观看的人们,在照片的下面还用英文标注着“CHINESE SAILORS”中国水兵。你一定好奇这些精干的中国水兵是谁,他们又在哪里,在做什么?

美国记者拍摄的“海圻”号巡洋舰

1911年8月10日,大清帝国海军“海圻”号巡洋舰在美国海军万吨巡洋舰“北达科他”号的陪同下,从英国的纽卡斯尔出发经过两周的航行,横跨大西洋抵达纽约。

抵达纽约后的第二天美国国务卿和海军部长就分别会见了舰长程璧光等人。随后还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塔夫脱的接见。纽约市长也在程璧光的陪同下检阅了“海圻”号所有的官兵。

8月11日,舰长程璧光率领仪仗队,携带轻武器列队进入纽约市区,去完成此次航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向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墓地敬献花环,以纪念洋务运动创始人李鸿章和格兰特的友谊。

“海圻”号访美的一系列活动,一时间成为美国的热门话题,中国水兵的形象也成为了当时美国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头版头条,这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中国水兵让美国人对神秘的东方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程璧光在纽约市政厅前即兴发表英文演说后与盖诺市长等人合影

那么在“海圻”号访美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大清帝国在经历了“甲午海战”惨败后,李鸿章毕生心血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突如其来的巨大失败使得时日无多的大清朝廷突然醒悟,知道建设一支强大的帝国海军对大清国防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于是清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向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前前后后订购了43艘各型号吨位的军舰,其中吨位最大,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就是“海圻”与“海天”两舰。

“海圻”与“海天”两舰,于1896年11月11日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同时开工,1898年1月24日下水,1899年5月10日竣工服役。为了保证建造质量“海圻”的舰长程璧光奉命亲自在船厂监造。

船坞中的“海圻”舰艏有龙追红日的雕塑

两舰规格相似,排水量4300吨,马力17000匹,航速24节。舰长129.3m,宽14.2m,吃水6.1m。舰艏舰艉各装备2门203mm单联装主炮一门,10门120mm副炮,12门47mm副炮,4门37mm机关炮。另有鱼雷发射管5具,人员编制445名,乘员军官45人,水兵431人。虽然在排水量上不如“北洋水师”的旗舰“定远号”,但是得益于新式技术的使用,“海圻号”的战斗力是强于“定远号”的。

1899年刚刚从英国返回中国正式服役的“海圻”就立了一功。

1899年,大清与意大利之间爆发了“三门湾事件”。“贫穷帝国主义”意大利照会清廷,自称“欧洲六大国之一”,欲比照其余五国在中国享有同等不公平之特权,并欲强占三门湾为其海军基地,态度极其恶劣嚣张。

虽然,被西方各国欺压已久又刚刚经历了甲午战败,但清政府也已不是曾经那个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的封闭国家了,意大利设么什么货色还是了解的,于是一向对外软弱的清政府决定强硬起来,甚至连意大利公使递交的照会都没拆看,就断然拒绝了意大利的无理要求。

吃多了意大利面的意大利政府,认定清政府素来软弱可欺,一经恫吓,定会屈从。因此效仿其他西方列强玩起“炮舰外交”,派三艘军舰驶入三门湾狮子口海面游弋,进行勘测和示威活动。但对于意大利的“威胁”,清政府依然不予理会。意大利政府自恃有武力为后盾,态度强硬,甚至给清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限令四日内答应其租借要求并遵照执行,否则其舰队将攻取三门湾

清政府面对意大利再三挑衅,以前所未见的强硬态度表示“衅自彼开”,则“与其动辄忍让,不如力与争执”,决定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不惜一战。清政府随即命“北洋水师”统领叶祖珪率包括“海圻”、“海天”在内的舰队全体南下,摆出一副和意大利海军决战的架势。怂包意大利见势不妙,未敢发一枪一炮就灰溜溜的跑了,一时沦为国际笑柄。

而“海圻”、“海天”等“北洋水师”新的“海”字头四舰也一战成名。

1911年的阅舰式

1911年4月21日,程璧光率领巡洋舰队属下“海圻舰”从上海杨树浦码头拔锚起航,前往英国参加为庆祝英皇乔治五世加冕举行的阅舰式——英国邀请了18个国家有200多艘舰船。

再此之前1909年,程璧光还率领“海圻”、"海容"两舰赴南洋访问,途径香港、新加坡、雅加达、西贡等地。

“海圻”号在加坡港短暂停留补给后,再度出发。然而刚刚驶离新加坡港,程璧光就在甲板上集中全舰官兵,下达了一个令所有人出乎意料又翘首期盼的命令——剪辫子。

“海琛”号上穿着英式服装的全体官兵合影

其实在“海圻”号刚刚要驶初国门,进入公海的时候,程璧光就已经下令让舰上的军官和海校实习生剪去辫子了。这让普通水手感到很不满意——他们也想剪!众人纷纷向程璧光请愿,最终程璧光顺应众意,下达了全舰剪辫子的命令,没有了束缚中国人两百多年的辫子,载有400多名当时中国海军的精英的“海圻”号必将成就一番传奇。

“海圻”号终于在1911年的6月20日抵达了英国朴茨茅斯军港。在英国期间“海圻”号不但参加了阅舰式还派水手参加了“万国海军田径运动会”。并且,在6月24日上午,英王乔治五世亲自登上“海圻”号检阅了远道而来的中国水兵们,一同登舰的还有后来的英国首相,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

航行中的“大白舰队”

参加英王加冕典礼后,经过一番检修补给“海圻”号踏上了受邀访问美国的旅途。美国海军的“大白舰队”曾于1908年环球航行的途中到访中国厦门,受到了清政府的热情招待,美国人深受感动,在“大白舰队”返航后美国政府对清政府发出了邀请,希望能有中国军舰前往访问美国,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介绍的那一幕。

在美访问期间,程璧光等军官还参观了美国的铁路、钢厂、造船厂,正在承建中国海军巡洋舰“飞鸿”号的纽约造船厂老板罗伊泽还送给了程璧光一只名贵的波斯猫,称这只猫能在关键时刻帮程璧光“做出正确的抉择”。

过了8月中旬,完成了访美任务的“海圻”号再度拔锚起航,但却没有立刻踏上回国的归途,而是调转船头南下加勒比海,目的地是古巴。

为何“海圻”舰突然要驶向古巴呢?因为在“海圻”到访美国期间,古巴、墨西哥等一些拉美国家恰好发生了排华暴乱,“海圻”号奉命顺访古巴、墨西哥,开展“炮舰外交”以宣慰侨胞。

“海圻”号上的大清水兵在古巴哈瓦那

8月中旬,“海圻”号驶抵古巴首都哈瓦那,立刻受到古巴华侨的热烈欢迎。更令官兵们感动的是,每当离舰登岸,一遇侨胞,无论男女老少,都竞相请至家中,盛情招待,临别还赠送各种纪念品。舰队的到访也让古巴政府对华侨的态度产生了变化,古巴总统接见程璧光时特意表示:“古巴军民决不会歧视华侨。”

“海圻”号在古巴停泊10天后,原计划继续访问墨西哥,但因墨西哥政府已就排华事件正式向清政府赔礼道歉,偿付受害侨民生命财产损失,“海圻”号于是取消了访问计划。1911年9月初,“海圻”号从哈瓦那解缆起航,踏上了回国之路。

1911年10月,“海圻”舰途经英格兰,传来辛亥革命消息。程璧光及海圻舰管带率舰上官兵支持革命,清朝海军亦于12月决定支持革命,并推举程为海军总司令。1912年1月1日,海圻舰在英格兰易帜,改用五色旗。3月末,滞留英国将近半年的“海圻”号真的要回国了——新生的中华民国。

1912年5月,历时400多天,到达过8个国家,14个港口,以燃煤蒸汽机提供动力,总航程达到30850海里的“海圻”舰回到出发港上海,全舰官兵除水兵王福乾等三人病故海葬外,都安全回国。

此后,“海圻”号作为中华民国为数不多的大型军舰一直投身于革命和保护国土的运动中,直到1937年9月25日,为了保卫江阴防线,自沉于长江江阴以阻塞航道,主副炮在自沉前由兵工署拆除,后转用于武汉江防要塞工事。

1960年,本舰舰体打捞出水,后拆毁。

“海圻”舰舰长程璧光回国后一直追随孙中山革命,于1918年2月在广州被人暗杀,时年57岁。

虽然,“海圻”舰未能凭一己之力守护住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但是,“海圻”舰、程璧光舰长及400多名优秀的中国水兵,在国家最积贫积弱的时候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军人积极向上,不惧艰险的形象。

“海圻”舰既是大清帝国最后的荣光,也是中华民国的新希望!

TIPS

有说法说“海圻”原名“海地”,与姊妹舰“海天”相对应。

“海天”舰于1904年4月26日在江苏鼎星岛遇雾触礁沉没。

“圻”系多音字,一音qí,一音yín。其意一为“界”、“岸”,二通“畿”,“畿”释文作“圻”,三谓京城四周方千里之地,四与“垠”通,含有“边际”之意。综上可见,海圻舰之命名,既象征我国管辖海域广袤无边之意,又蕴含此舰航海巡洋护卫海防无所不往之威。与其姐妹舰海天号巡洋舰命名浑然一体。

大白舰队:1907年,美国海军决定派遣一支由16艘精锐战列舰和7艘后勤保障舰组成的美国舰队做一次环球访问,以显示美国的海上实力,舰队官兵达1.4万人。为了让整个舰队更为显眼,罗斯福总统特别下令所有舰只一律漆成华丽的、具有喜庆意味的白色,该舰队又被称为“大白舰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