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4 日,上交所发布公告,准备为科创板招聘市场监管人员。同日,上海市长应勇到上交所调研,指出设立科创板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任务,要加快落实。

落实得确实快。根据上交所理事会会议的消息,预计本月底下月初将会推出设立科创板的征求意见稿,最快明年一季度首批企业就可在科创板挂牌。

在严厉的金融监管环境与低迷的资本市场环境下,高层接连修法推进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在趋势上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理论上,未来同股不同权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将不再存在法理问题。

在这一时期加速证券市场改革,与今年沪深交易所跟港交所、纽交所、纳斯达克的竞争有密切关系。

今年港交所接纳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未产生营收的生物医药公司,纽交所允许企业直接上市。面对港股的挑战,A 股也反应迅速,发布了在理论上可以解决中概股、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的 CDR。

各大交易所争相放宽对新经济企业上市的底线限制,提供了更高的制度灵活性,试图为焕活资本市场生机带来助力作用。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港股占得新经济竞逐的上风。

港股今年出现了内地企业上市潮,其中包括多家明星企业,如小米、美团、映客、平安好医生、华兴资本、宝宝树、沪江、新东方在线等。歌礼制药成为首家在港股 IPO 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总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在全球 IPO 总数量 676 宗,同比下降 19%,但香港市场 IPO 却格外活跃。前三季度共计 108 家企业在港上市,较去年同期增长 50%,数量称冠全球,融资金额 2434 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同期美股有 69 家企业 IPO,融资金额 441 亿美元。而 A 股只有 74 家 IPO 企业,融资了 1014 亿人民币。

因此,在一片低迷之际,近期国务院支持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修法工作,上交所筹备科创板,是在 CDR 制度被暂缓以后,给了市场新的改革预期。

但同股不同权、科创板、注册制固然可以为科技公司上市铺平道路,也给 A 股带来了未来的活力,除了何时落地尚未有定数以外,新经济企业还有特有的问题。

例如,新经济企业的财务核查比较困难,市值/估值这类指标又比较容易受到操纵,加上 A 股的信息披露质量偏低,投资者没有集体诉讼制度保护等等。除了帮新公司上市,A 股现在一系列基础制度还处于缺失状态。这些问题并不是开设新板块、改变上市门槛就会解决的。

题图来源:Pixabay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