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人如何过七夕 ?市南君带你一起长知识

七夕并不是情人节,

古代的情人节其实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有诗为证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 欧阳修

在古代,女孩儿在元宵节可以出来夜游赏花灯,结识青年才俊,或与情郎幽会,所以元宵节才算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而七夕,其实是女儿节。

少女情怀便是诗

七夕这一天清晨,姑娘们会起个大早,她们采集柏叶来煎汤洗发。水也讲究,不是井水,要用泉水,有的地方还把它叫做“天孙水”,用来洗过头发,就能得到织女的庇佑。

姑娘们还会将凤仙花的花瓣放在小钵中捣碎,加进明矾搅拌,色泽均匀后用来染指甲,十指纤纤玉笋红,如琥珀可爱。少女情怀便是诗,女儿家的心事,总在这不经意间流露。

拜织女

女孩儿们举行虔诚而隆重仪式礼拜七姐,于七夕当日摆出案桌,陈列茶酒花果,少女们当日需斋戒沐浴,于月光下焚香礼拜,一面吃茶酒花果,一面默念心事,乞巧乞福。

逛巧市  吃巧果

至宋朝时,七夕发展到鼎盛,出现了巧市,专门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人们提前几天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其规模相当于我们现在春节置办年货。

巧果有一种样式叫做“方胜”,两个菱形压角相叠,寓意两心相通,这是女儿家的含蓄;后来心灵手巧的女子会创造出一个个新奇花样儿,或是奇花异鸟,或是故事传说,人人祈盼自己变得灵巧起来。

喜蛛应巧

大概在南北朝时期,乞巧活动流行喜蛛应巧。大致做法是:在庭院中放一些瓜果表达乞巧之意,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表示自己的心意被上天知晓,会应验。

虽然蜘蛛在现代是不太讨喜的昆虫,但蜘蛛吐丝结网和女孩们织布类似,所以用蜘蛛代表乞巧吉虫。

浪漫豪放的唐朝,判断得巧多少的方式变成了蛛网的疏密,端庄清雅的宋朝则以圆正为标准,明朝时期,如果蛛网能结成“卍”字,便寓意着福庆绵延。这种占卜方式于现代人而言似乎有些可笑,但活在世上,心中总要有些希望,才会觉得人生十分美好。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放完喜蛛的女子软语哼唱,手拿五彩丝线,站在案前,拿起乞巧针跃跃欲试。

兰夜私语闺中蜜

兰夜的星河总是清澈如练,热闹散去,便互相依靠地坐在桌前,看着天上的星。桌上放着茶、酒和水果,用红纸束起来的鲜花露水盈盈,插在小巧精致的花瓶里,花瓶前面还摆着一个香炉,燃着温柔的女儿香。

天色欲醒还羞,她们在案前一一焚香参拜,对着天上的织女星,心中默念自己的愿望,少女们希望能嫁得如意郎君,少妇们希望家庭美满。

仪式完毕,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分吃桌上的水果,平时忙于家务的她们,在七夕的最后时刻,尽情地放松自己,敞开心扉,彼此倾诉,分享女儿家的心事,这一夜,她们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感受美好。

男子拜魁星

虽说七夕是女子的节日,男子也没闲着,民间传说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读书人于是在这一天祭拜魁星,以求金榜题名,加官进爵,娶得美娇娘

晒衣晒书

到晋朝,七夕的习俗多了一项晾晒活动,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把压箱底的被褥床单衣物拿出来晾晒,家有读书人就晒书,据悉这一习俗来自于郝隆坦腹晒书这一典故。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