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各国日益严苛的汽车排放法规,各大汽车厂商都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来做出应对,引入涡轮减小排放、优化发动机燃烧技术,或直接研发混动和纯电动技术。无外乎都是意图将整车排放尽可能降到最小。那么对于动力单元这种主动式的减排方法,那些延展出的被动式的方法效果如何呢?

今天就来聊聊近年来车上较为流行的一种节能配置——自动启停系统。功能很简单,就是车辆行驶过程中临时停车(例如等红灯)时,发动机自动熄火,当需要继续前进的时候,系统自动重启发动机的一套系统。其实该技术问世已经很多年了,但实际普及也只是近几年的事。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很简单,又很实用的功能,却被很多车友都吐槽是一个鸡肋功能,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有时不仅不省油还会更费油

2. 担心频繁启动会对发动机寿命有所影响

3. 启动过程会影响舒适性

那么自动启停功能真的如车友所说的那么“鸡肋”吗?是否真能省油?

自启停功能被各大汽车厂商认可并普及应用自然有它的合理性,只是就目前复杂的用车环境而言,它的系统逻辑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也就是说如何能体会到车主意图,比如在想执行启停功能及时介入,在不想执行启停时不要介入。目前市面大多数车型并不具备高度智能化的判断,只要车主打开了启停功能按键,那么在停车的时候就会自动熄火,在松开刹车或驻车状态下(P挡或手刹状态)轻点油门就会重新启动发动机,只有当系统判断你在短时间内频繁启停才会暂停该功能。

虽然系统没有非常智能化的判断,但我们作为驾驶人员可以弥补它的不足,随时介入来打开或关闭该功能,下面我来说说日常使用该功能的心得——人工介入法。

场景1

场景1

前方路口绿灯且畅通无阻,这个时候可以打开启停功能,如果遇到红灯,那么停车就会进入熄火状态,完美节省了等待红灯期间消耗的燃油,也为美丽的天蓝做出了贡献。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前方路口如果是红灯且畅通无阻,如果该信号灯是刚变为红灯不久,那么就放心的打开启停功能;如果该红灯临近结束将要变为绿灯了或者无法判断的情况下,直接关闭启停功能。这种情况对于驾驶者的经验意识有着很高要求,所以不必刻意去追求启停功能。

场景2

场景2

当遇到拥堵环境,这时候就更需要驾驶人员的经验来判断如何利用启停功能了,前方就算绿灯,但实际车流被堵的一动不动时,也建议打开启停功能;如果是走走停停的拥堵路况,那么建议直接关闭启停功能,不然多次频繁启动反而会更加费油。

结合上述场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掌握好启停间隔,这里大致做个量化标准,经过测试我们一般家用车(1.6~2.5L)排量怠速油耗为2L/h上下,那么每秒的油耗量大概是2000ml/3600s=0.56ml/s,一次瞬间启动的油耗大致是6倍左右,也就是说发动机怠速6秒钟的油耗相当于启动瞬间的油耗。

分析得出:如果在以上几个场景中,我们能掌握好时间节点,那么自启停功能确实可以达到节能减排降低用车成本的目的。但是,每台发动机的技术和排量不一,所以油耗也会不同,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车型的发动机排量适量增减启停间隔时间。

自启停功能,是否会对发动机寿命有所影响?

自启停系统是通过在传统发动机上植入具有怠速起停功能的加强型电机来控制发动机,足以应付发动机的频繁启停,但是建议在车辆未达到正常工作温度的时候不要开启自启停功能,“冷车”状态下启动时比一般状态都要费油,所以在车辆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再打开启停功能。这时候发动机也已经有了机油充分的润滑保护(形成油膜),所以不用担心该功能对发动机的影响。

启动过程会影响舒适性?

不知大家是否对比过“冷车”启动和“热车”启动的感觉,对于环境温度低或“冷车”时启动,发动机会比“热车”启动时抖动更加明显,自启停功能同理,只要在发动机已达到正常温度时,自动重启发动机不会太影响舒适性,只是能感觉到座椅轻微颤动,就算真的影响舒适,那看在其节省燃油的表现上还是可以容忍吧?

总结

总的来说,自动启停功能不像传说中那么鸡肋,它在使用得当的情况下是可以帮助您节省燃油的,在此也期待着各大厂商可以进一步优化系统,让自动启停功能可以更加智能、完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