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网友爆料称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主编的新教育国学晨诵读本《我和诗词有个约》错漏百出。爆料图片显示,文中一共出现9处错误,包括“勾起”变“钩子”、“途经”作“途径”、“蜡炬”改“腊炬”、“藩镇”写“潘振”这样的低级错误。

小学教材错漏百出 元芳,你怎么看?

而这个事件被爆料后,当地教育局的态度竟是将全面校对教材,把确定的错误反馈给老师,但不会召回。但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和舆论的压力下,当地教育局改口将全部收回、重新审订。

关于文中错误,该局教研室称,网友指出的“错误”有一些确属错误,但有一些则存在争议,比如“苍夷”还是“疮痍”,说法不一。我们都知道,在学习古文中,经常会有一些通假字,或者是一些文字说法古今用法的不同,但在曝光的图片中,有些错误却是十分明显的低级错误。

小学阶段是我们接触和学习基础的阶段,唯有打好了基础,方能让后续的学习更有效果。作为教学用书,保证专业性、权威性才是其作为教学用书的基础,书本中的知识内容应该尽量保证没有错误,尤其不能犯一些低级错误。这才能让教学读物更好地助力孩子们的学习,而不是误人子弟。

小学教材错漏百出 元芳,你怎么看?

再者是该教育局的态度,出发点是好的,让孩子们可以多多接触中国诗词文化,奠定文化底蕴,但同时事件被曝光后竟是拒绝召回这样的昏招。

从教育局的角度来说,之所以出现错误是因为教师人手紧张、人工校对出现失误,只要将确定的错误(而非争议)整理反馈给学校,让老师及时纠正,保证不会因读本错误而造成学生的认知出现问题。至于不召回,则是因为经费无从支出,召回重印不现实。简单说就是,经费紧张,钱花出去了,重新印刷召回,没钱了。

那么是不是应该一开始就更加严谨的去做这件事呢,毕竟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教材无异于误人子弟啊,跟街上的盗版书籍有什么区别?也不免让人质疑这些编纂和校对人员的专业性。

出发点及最终目的是好的,但却把这事做坏了,各位看官们,你们怎么看这事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