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骆秉章研究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大会暨《骆秉章传》首发仪式,骆秉章第六代孙骆耀祖编写的《骆秉章传》被岳麓书院出版,填补了骆秉章传记的空白。著名湘军研究学者唐浩明说:“研究太平天国,探秘湘军集团,了解曾国藩、左宗棠事业,绝对离不开这个骆文忠公。”

“IT男”写历史人文传记

撰写《骆秉章传》的骆耀祖是花县炭步镇华岭村人,骆秉章第六代孙。

骆耀祖是个“IT男”,父母都是教师,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连山县林业局、韶关林业局勘察设计室等单位工作。1985年,他进入新成立的韶关大学计算机系任教,不久即晋升计算机高级工程师,先后任韶关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2008年在韶关学院退休后,他又到了华商学院任教。到2015年第二次退休时,骆耀祖已先后在多家出版社主编了计算机教材20部。“计算机教材我写过,但是,人物传记等历史题材则没有涉及过。”

作者向花都区文化部门赠书

邀请好友修改稿件

2000年,在当时的一片湘军热和曾国藩热中,骆耀祖发现,尽管在历史资料和史学著作中,经常能看到骆秉章的名字,但实际上,针对骆秉章的研究却非常不足。骆耀祖说,“作为清朝中兴名臣、湘军支柱的骆秉章,甚至连本像样的传记都没有。”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有关骆秉章的历史论文见于国内期刊的极少,而系统研究的文章和著述就更少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对骆秉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但还有较大的研究发展空间。

因此,从2015年开始,他开始收集有关骆秉章的资料,先后历时两年多,四易其稿,最终写出这部《骆秉章传》,填补了骆秉章传记的空白。

作品首发仪式

参考梁启超考证法

历史真相还是需相应的资料作为旁证。虽然晚清文献众多,但真伪并存,有官方的正史,有民间的野史,历史真相扑朔迷离。

骆耀祖首先对进行相关文献的挖掘、收集、考证,对史书的可信度加以审察;进而考证其所记载的虚实,然后理出较为接近历史事实的结论。

骆耀祖告诉记者,这本书参考了梁启超的现代评传方法,力图以骆秉章为经线,以近代史上与骆秉章有重大交集的其他重要历史人物为纬线来织网,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作者现场签书

岳麓书院出版社责编带来刘文现场带来唐浩明的信件,上面写着“清末民初的多种野史都记载,左宗棠做湖南巡抚衙门师爷时颇为独断专横。他代巡抚拟定的奏折,居然可以不经本人签署同意,就擅自发往朝廷。左宗棠这样的秘书,古往今来可能只有他一人,而如此放权秘书的长官,大概也只有当年这个湖南巡抚。这位湖南巡抚是谁?他就是本书传主骆秉章。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骆秉章是个糊涂官员,他可是晚清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人物简介

骆秉章(1793-1867),名俊,字吁门,号儒斋。广州市花都区花县炭步华岭村人。为清朝咸(丰)同(治)时期中兴名臣,晚清湘军重要将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风云人物,在晚清八大名臣中排在第三位。

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历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云南布政使、湖南巡抚、湖北巡抚、四川总督加协大学士、太子太保衔等职。

骆秉章担任湖南巡抚长达十载,支持曾国藩、胡林翼、重用左宗棠、刘蓉,为湘军集团的统帅之一。其“休休容容,取人为善”,重视人才,用人不疑,实属不易。左宗棠为其幕僚长达6年之久,专谋军事,集饷练兵,选用贤将。又以书法、文学见长,是一位难得的文学艺术家。

同治六年病逝于成都任上,终年74岁。

文、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曾卫康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张鸿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